奉天殿内,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虽已不复往昔那般挺拔,但浑身散发的威严之气却丝毫不减,岁月刻下的皱纹里藏着令人胆寒的锐利。朱标和朱雄英恭敬地站在殿下,二人神色关切又略带紧张,目光始终落在朱元璋身上。
“这帮贪官都不怕死吗?还是以为咱年迈杀不动人了?领着咱的俸禄,还贪污老百姓的血汗钱,都该杀!连朱樉那个畜生也参与了?他想干什么!”朱元璋猛地一拍扶手,声音如洪钟般在殿内回荡,眼中满是愤怒与不解,这一声怒喝,震得殿内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朱标见此,急忙上前一步,神色忧虑,和声劝道:“爹,他们只是在赌,赌我们发现不了,人心总是不足的。我相信二弟不会如此的。”朱标向来仁厚,对兄弟情谊看得极重,在他心中,每一个兄弟都不至于做出这等违背国法之事。
朱雄英也上前一步,言辞恳切:“皇爷爷,爹,我认为二叔不至于如此,就是有也一定是受到了奸人的挑唆。历朝历代,我大明朝贪官已算少的。只要我们把握好尺度,他们敢贪,我们就敢杀!”朱雄英眼神坚定,透着与年纪不相符的成熟和果敢,此番调查贪腐案,他亲力亲为,对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贪婪有了更深的认识,但他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
“雄英说的好,此次差事办得不错。李善长这个老狐狸,这次还挺识相。”朱元璋微微点头,脸上的怒容稍减,看向朱雄英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许。
“谢皇爷爷夸奖,此次差事确实有韩国公的一份功劳,他向孙儿说他想安稳归隐。”朱雄英恭敬地回答,提及李善长,他的神色变得有些复杂。李善长在朝中威望极高,此次主动提出归隐,看似简单,实则背后似有深意。
“能安稳归隐还则罢了,他是真归隐吗?先不说在胡惟庸案中的事情,他明知胡惟庸的罪行,不主动举报,两端观望,举棋不定,其次他在朝中的威望,不言而喻。他能好好辅佐你爹和你也就罢了,但是咱太了解他了,他能吗?”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话语中满是对李善长的怀疑和担忧。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多年,为大明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但他的种种行为,尤其是在胡惟庸案中的表现,让朱元璋对他始终心存疑虑。
朱标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爹,李善长毕竟是开国元勋,多年来为大明尽心尽力。他既然提出归隐,或许真有从此安享晚年的想法。”朱标一向主张以宽厚待人,在他看来,李善长即便有过错,也不应被过度猜忌。
“爹,儿臣明白您的顾虑。李善长在朝中根基深厚,门生故吏众多,他的一举一动都关乎朝堂局势。”朱雄英顿了顿,接着说,“不过,若是他真心归隐,倒也可借此机会让他淡出朝堂纷争;若是另有图谋,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需早做防备。”朱雄英心思缜密,他深知李善长的影响力,无论是让他安稳归隐,还是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都需要谨慎行事。
朱元璋靠在龙椅上,闭目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不管他是何心思,咱都得盯着。雄英,你安排些可靠的人,暗中留意他的动向,一有风吹草动,立刻禀报。”
“孙儿遵旨。”朱雄英领命,心中暗暗思索着合适的人选。他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必须挑选绝对忠诚且精明能干的人去执行。
“标儿,你身为太子,日后这江山社稷就要交到你手上。对待这些功臣勋贵,既要恩威并施,又要时刻警惕。”朱元璋睁开眼睛,看向朱标,目光中满是期许和教诲。
“儿臣明白,定当不负爹的期望。”朱标郑重地回答,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治理国家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平衡各方势力的能力。
“如今这贪腐案虽已告一段落,但朝堂的风气还需进一步整顿。”朱元璋坐直身子,神色严肃,“那些涉案官员的空缺,必须尽快补上可靠之人。标儿,你和雄英商议一下,拟定一份合适的人选名单,呈给咱过目。”
“是,儿臣(孙儿)遵旨。”朱标和朱雄英齐声应道。
“另外,对于那些被抄家官员的家属,也不能一概而论。”朱元璋的语气稍微缓和,“其中若有清正廉洁之人,不可因家人的罪行而牵连他们,该给予的出路还是要给,莫要寒了人心。”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爹考虑得周全,儿臣定会妥善处理。”在他看来,这样既能彰显皇家的仁慈,又能为朝廷留住一些可用之才。
“雄英,你在调查过程中,对下面的官员想必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说说看,哪些人是可用之才?”朱元璋看向朱雄英,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
朱雄英思索片刻,有条不紊地说道:“回皇爷爷,此次调查中,孙儿发现有几位年轻官员,清正廉洁,能力出众。比如杭州知府周新,他在当地推行新政,改善民生,颇受百姓爱戴;还有监察御史郑辰,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在查办案件时不畏权贵。”朱雄英详细地讲述着这些官员的事迹,他在调查过程中,不仅关注案件本身,也留意到了一些表现出色的官员,这些人日后或许能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
朱元璋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嗯,看来你此次收获不小。这些人可以重点培养,为我大明储备人才。”在朱元璋心中,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官员,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
“标儿,你觉得如何?”朱元璋又看向朱标。
朱标微笑着说:“雄英眼光独到,这些人确实值得重用。儿臣会与他一同商讨,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朱标对朱雄英的能力十分认可,在培养人才方面,他也愿意与朱雄英共同努力,为朝廷打造一支忠诚能干的官员队伍。
“除了官员的任用,还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朱元璋接着说,“以往的制度虽有一定成效,但仍有漏洞,让这些贪官有了可乘之机。你们要好好研究,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贪腐之风。”
朱雄英和朱标认真聆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明白,加强监督考核是杜绝贪腐的关键,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