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权衡利弊(1 / 2)

李善长独自于昏暗的房间里来回踱步,沉重的脚步声在寂静中不断回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尖上。房内烛火摇曳不定,将他的身影肆意扭曲拉长,愈发衬出他此刻内心的彷徨与挣扎。

免死铁券,这一方小小的铁制物件,却凝聚着无尽的荣耀与希望,是他与淮西集团多年来在血雨腥风中出生入死、奋力拼杀建功立业的有力见证,更是家族在这波谲云诡、风云变幻的朝堂中得以安身立命的最后依仗。可如今,它却好似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交出它,便等同于亲手斩断了那根维系着家族安危与昔日无上辉煌的坚韧绳索;不交出,全族老小的性命恐怕转瞬之间便会消逝,化为乌有。

他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不断浮现出家人的面容:那些娇弱可爱的孙辈们,脸上挂着天真无邪的灿烂笑脸,可或许明日就会因这场突如其来的灾祸而失去庇护,陷入那无尽的恐惧与颠沛流离的悲惨命运之中;贤淑温婉的妻子,多年来与他相濡以沫、患难与共,若因自己的一个决定而遭受牵连,他又怎能做到心安理得?还有那些自战火纷飞的乱世起,便紧紧追随自己的淮西集团兄弟,在沙场上,他们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将满腔热血与无限忠诚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大明,献给了这份他们共同拼死打拼的伟大事业,可如今,却都要面临如此艰难、生死攸关的抉择。

李善长停下脚步,目光望向窗外那片被沉沉夜色笼罩的庭院,重重地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疲惫与无奈,仿佛一瞬间被抽干了所有力气。他心里十分清楚,此事已绝非自己一人能够独自决定,必须与淮西集团的兄弟们共同商议,毕竟这关系着整个集团的生死存亡与未来走向。

于是,李善长命管家秘密召集淮西集团的重要将领们前来府邸。夜色愈发深沉,如水的月光静静洒在庭院之中,给这原本庄严肃穆的府邸无端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哀伤的氛围。将领们陆续抵达,他们神色凝重,脚步匆匆,往日意气风发、威风凛凛的模样早已被深深的忧虑与不安所彻底取代。众人齐聚在大厅之中,气氛压抑得令人几近窒息,仿佛连空气都已彻底凝固。

待众人坐定,李善长缓缓起身,目光逐一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沙哑地将朱雄英提出的计划告知大家。话音刚落,大厅内瞬间炸开了锅。

“这怎么行!免死铁券可是陛下赐予我们的至高殊荣,是我们的命根子,怎么能如此轻易地就交出去?”一位年轻气盛的将领率先站起身来,满脸涨得通红,情绪激动地大声叫嚷道。

“是啊,交出免死铁券,往后我们还能有什么保障?一旦朝堂再对我们不利,我们岂不是只能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另一位将领也随声附和,眼中满是不甘与愤怒的熊熊火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急切地表达着心中的不满与抗拒,情绪愈发激动。有人甚至猛地一拍桌子,“砰”的一声巨响在大厅中回荡,而后站起身来,扯着嗓子大声吼道:“与其坐以待毙、等着被处置,不如起兵反抗!我们手中有兵有将,未必不能拼出一条活路,杀出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此言一出,大厅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这位将领身上,空气仿佛都因这大胆、近乎疯狂的言论而变得稀薄,让人喘不过气。

就在这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管家匆匆走进大厅,在李善长耳边低声快速地低语几句。李善长微微一怔,随即神色稍稍缓和,对众人说道:“先暂且安静一下,有新的消息传来。”

原来,凉国公蓝玉、信国公汤和、魏国公徐允恭、开国公常升、颍国公傅友德听闻要收走免死铁券的消息后,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蓝玉身为朱雄英的舅姥爷,一直以来对朱雄英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他深知这位皇太孙聪慧过人、睿智非凡,且心怀天下、志向高远。当得知朱雄英力主通过收免死铁券推动改革时,蓝玉立即召集府中幕僚,神色庄重、语气严肃地说道:“皇太孙朱雄英,自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才略与胆识,深受陛下的看重与栽培,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皆是以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为根本出发点。此次改革举措,表面上看似是削夺我等手中的权柄,实际上却是为了稳固国本、消除隐患,乃是利国利民的长远之计。我等深受皇恩,享受着荣华富贵,理应为国分忧,积极主动地配合改革大业。雄英不会害我的。”言罢,即刻命亲信快马加鞭,将自己的免死铁券恭敬地呈递给朱雄英。

信国公汤和与朱元璋相识于微末,多年来一路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打下了这大明江山,对朱元璋的决策向来深信不疑。同时,他也十分看好朱雄英,觉得这位皇太孙有勇有谋、气度不凡,定能带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此次听闻改革之事,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与迟疑,立即派人将自己的免死铁券呈给朱雄英,还特意附上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信中表达了对改革的全力支持,并诚挚地表示愿意为稳定淮西集团贡献自己的力量。

魏国公徐允恭与朱雄英自幼一起长大,两人关系极为亲密,宛如亲兄弟一般,再加上他又是太孙妃的大哥,对朱雄英自然是毫无保留地全力支持。他接到消息后,只是微微一笑,对家人轻松地说道:“雄英此举,必有其深远的用意与考量,我们全力配合便是,无需多言。”而后迅速派人将铁券呈给朱雄英,还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联络其他支持改革的势力,愿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添砖加瓦。

开国公常升作为朱雄英的舅舅,一直对这个外甥关爱有加,对他的能力和抱负也十分了解。他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便果断地差人将铁券送出,同时附上一封家书,在家书中细细叮嘱朱雄英万事都要小心谨慎,若有任何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舅舅定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