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本权衡利弊再三,如果巧珍去面馆,本来那里就不缺人,吃住不说,还得发一份工资,自己的分红肯定得少,去当保姆还能管吃管住再领一份工资,还是当保姆划算。
到了县城,因为是过节,去郑妍君家里不方便,高加林领着他去找郑小杰,吃过晚饭,巧珍和郑小杰住在一起,高加林去找张克南。
第二天见到郑妍君,她很满意刘巧珍,夏成涛的父母得知她是高家村的人,就问她认识明楼不认识,知道这姑娘还是明楼的连襟亲戚,提到刘立本,夏老也有印象,更是把巧珍当做自家人,就这样巧珍安顿了下来,成了高家村,不确切来说是马店第一个来县城干部家里干保姆工作的人。
进入深秋,收了大豆玉米后,原上的气候开始变凉,三星顺顺当当娶了美琴,美琴在高家村呆了半个月后,又回北山忙自己的服装厂,三星开始两头跑,弄得明楼跟把儿子嫁给人家一样。至于高小光,巧英见马栓那头没有一点动静,也认命了,让他在豆腐坊帮忙,不再埋怨丈夫的窝囊。
马建国身体恢复后,继续干他的大队书记。抽空去看了郭秀英和王振武,振武瘦得皮包骨头了,现在躺在床上也起不来了,一天就喝点儿面汤续命。他一如既往要求晓春照顾振武一家,因为他心里的那个疙瘩一直都在,只要晓春替宝玉尽孝,真到了那一天,宝玉才可能不会出卖晓春。
马栓辞去了队长的职务,专心领着人盖房修屋,他等了两个月也没见刘家人登门说软话,不再想巧珍的事情。在痛苦无聊的日子,学会了酗酒,只要是晚上,不喝半斤就睡不成觉。
三星结了婚,高明楼不再像以往提那么大劲了,把能推的事情都交给高加林,自己这老胳膊老腿的趁着能动出去转转,他和老伴一起买了票去省城旅游。
高家村的人还没有人去过省城,张老秉解放前打仗经过临潼,算是从省城的边上溜达过去了。
刘立本托亲家给巧玲带些东西,还发了电报让巧玲接住他们,领他们在省城转转看看。
农业大学是省里的重点,刘巧玲班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个叫李东明的小伙子对她显示出了好感,有事没事总爱往她前面凑。一想到张克南还在家里等着她,心头燃起的火苗不得不按下去。
自己毕业还得四年,克南比自己大四岁,即使毕业,也要再上班一年才能结婚,那时候克南就二十七了,属于大龄青年,克南说可以等,也说服了吴春梅,说找一个大学生的媳妇不容易,好饭不怕晚,这也是张家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