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一个人,其母亲死后,无钱无米来办丧事的他,还要将母亲埋到一座像狮子的山峰脚下,坟前一片开阔,四周空出来的地方可以安顿下来一万户人家。可左邻右舍平时都看到这个人穷得就剩这条人了,而且又整天佩挂着一把亮晃晃的剑,就都觉得惹不起总躲得起,就任由他在那里埋葬了他的母亲。
下乡南昌亭的亭长,见韩信整天佩挂着一把宝剑在村庄里晃荡,感觉这个人应该不是凡夫俗子。而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就有心将他收留到自己手下来做一个跟班。就这样,韩信经常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去混吃混喝。一晃就是数月,却不见他能帮助家里做点啥有用的事儿,这让亭长的婆姨很是嫌弃他,感觉夫君白在家中养着一个无赖,佩着一把剑更是如插在自己的胸口上。
当韩信前一天的下午又来到家中时,她是极端不愿意夫君将其留在了自己家住宿。次日,大清早的她就煮好饭,并将饭菜端到房圈里,让夫君坐在床上悄悄的就吃了。等到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是压根就没有为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悻悻然地离去,心里发誓永远也不再回到这里来。
从亭长家出来的韩信,也没有找到能养家糊口的营生,只能整天在南昌亭城边的一条河里钓鱼。而就在不远处,有几位老大娘在那里漂涤着丝棉。有一位老大娘中年时就丧了子,这位仁慈的大娘觉得自己的儿子要是还健在人世,应该与韩信差不多大啦。她看到韩信整天都在这条河里钓鱼,到吃饭时候,也不见他有要回去吃饭的意思,却又没有人给他送饭来。她还看到这个人饿了,就将钓上来的鱼儿生吃了。这位仁慈的大娘心里说着:这是谁家的孩子啊,咋这样糟践自己呢?于是,她总是将东家给自己送来的饭,分一半给韩信吃。而且,几十天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当那位大娘告诉他说:韩信呀,汝明日得自己去找饭吃啰。汝呀,不能整天就靠钓鱼来度日啊。
韩信点点头,却又很真诚地对老大娘说:吾感谢大娘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将自己的饭分一半给吾吃,吾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汝老人家的。
大娘听了就很是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就愧对阿爹阿娘给了汝七尺汉子。吾是可怜汝这位公子,感觉汝就像吾曾经的儿子,才愿意每天将自己的饭食分一半给汝吃,难道是希望报答吗?
老大娘的这句话刺激了韩信,他将鱼竿劈断,扔进了河里,向老大娘一鞠躬,转身就离开了那条河。
可韩信刚准备洗心革面,来到淮阴准备正正规规找份事儿来做,当问到一个屠户要不要招收学徒时,告诉他不要工钱,管饭就行。这时,在那群买肉的汉子中,就走出来一位年轻人,指着韩信的鼻尖侮辱道:汝虽然长得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哪里敢杀猪呢?哈哈哈——诸位说是不是呀?
屠夫中就有人打趣道:韩信,汝那把佩剑是是谁赏赐给汝的呢?大秦皇帝吗?看着是寒光闪闪,能杀猪焉?
韩信连连摇头说:此剑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宝剑也,岂能用来杀猪焉?
屠夫中的那位年轻汉子扒开众人走到韩信面前,当众侮辱道:汝连吃了上顿,下顿都不知在何处的一个窝囊废,还指挥千军万马呢。哈哈,哈哈哈——,汝要不怕死,就拿着汝那佩剑刺吾,吾要没被刺死,管汝一个月饭食如何?如果怕死,就从吾胯下爬过去。
所有的屠夫,还有街上看热闹的人都围过来高声叫着:韩信,动手。韩信,动手!为了混到一个月的饭食,韩信,动手呀。
韩信在哄笑声中,仔细地打量了这个挑衅嘲笑他的屠夫一番,脸由红变紫,心想:吾要是就这样莽撞地刺伤刺死了他,吾就要去坐牢或是被判腰斩,这一生便便宜宜就葬送啦。大丈夫死也得顶天立地,岂能赌气做无谓的牺牲呢。这样想的他,就蹲下身子来,趴在地上,果然从狂笑着的年轻屠夫胯下爬了过去。
看到这个场面的人,有的摇头,有的也为他气愤,认为那位年轻屠夫的确有些欺人太甚。更多的却是在嘲笑他胆小怕事。斜挎着那把佩剑,真是屁用没有,把祖宗八代的老脸都丢尽啦!换成随便哪一位多少有点血性的男子,都会对挑逗他的屠夫刺去一剑。坐牢就坐牢,大不了到山海关去修筑长城,或是到骊山去修建秦皇陵。刺死了他,杀头嘛,也大不了碗那么大一个伤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韩信从屠夫胯下钻出来后,爬起来,也不管身上还沾着许多灰烬,连拍也不用拍,大踏步就离开了这个有辱先人祖宗的淮阴。
他决定:必须去寻找一位明主,投奔他后,将来定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儿。韩信淮阴走出来后,带着宝剑,翻山越岭的去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项梁却是只安排他做了一位喂养马匹的军士,在那里的他还是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