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点点头,虽然没有言语,但他的眼神已经柔和了许多。
进屋后,气氛逐渐轻松起来。李成才从他那个旧帆布包里取出了几样简单的礼物——一些手工木雕小动物,是他住院期间亲手制作的。
“这些不值钱,但都是爷爷亲手做的,”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希望你们喜欢。”
孩子们对这些木雕爱不释手,尤其是李飞,对其中一个机关木盒特别感兴趣:“爷爷,这个怎么打开?里面有什么?”
李成才露出神秘的微笑:“这是个智力玩具,需要按特定顺序推动几个小木块才能打开。里面……是个惊喜。”
李飞立刻全神贯注的研究起来,而李成才则一边指导,一边讲述这个木盒的制作过程。看着祖孙俩互动的场景,李四心中的坚冰彻底融化了。
午餐时,李成才问起了李四的工作和生活。当他听说李四正准备开办一个教育中心时,眼睛一亮。
“教育中心?就是教孩子们的的方?”他问道。
李四点点头:“是的,不过和传统学校不同,我们想创建一个更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的的方。”
“那……需要木工活吗?”李成才犹豫了一下,“我以前是个木匠,做过不少学校的桌椅板凳。如果需要,我……我可以帮忙。”
这个提议让李四愣住了。他看着父亲满是期待的眼睛,突然明白了——这是他想要弥补的方式,用他所能提供的一切,参与到儿子的生活中来。
“我们确实需要一些定制家具,”李四缓缓说道,“特别是适合儿童使用的工作台和活动区。如果你的身体允许,当然欢迎你的帮助。”
李成才的眼睛亮了起来:“我的身体没问题!化疗虽然辛苦,但现在已经停了,我觉的精神好多了。做点木工活,对我来说是享受。”
就这样,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李成才加入了教育中心的筹备工作。虽然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进行太过繁重的劳动,但他的设计才能和木工技术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成才几乎每天都会来到那栋小楼,带着他的工具,亲手为教育中心制作家具和教具。从儿童书桌到科学实验台,从积木墙到创意艺术架,每一件作品都充满匠心。
李四常常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看望爷爷的工作进度。李飞尤其喜欢和爷爷一起做木工,很快学会了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爷爷,这个榫卯结构真精妙!”李飞惊叹道,看着李成才刚完成的一个无需钉子和胶水就能牢固结合的书架,“能教我吗?”
李成才笑的合不拢嘴:“当然可以!这是中国传统木工技艺,我师从一位老木匠学了整整三年才学会。”
李四站在一旁,看着祖孙俩专注工作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这个他曾经恨过、怨过的父亲,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家族的技艺和智慧。
“他真的变了很多,”一天晚上,李四对赵美琪说,“或者说,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专注、耐心、技艺精湛。这些品质,我小时候都没怎么注意到。”
赵美琪微笑道:“人总是会变的,尤其是面对生命的终点时。重要的是,他正在尽自己所能,弥补过去的遗憾。”
随着教育中心的筹备工作逐渐就绪,李四决定在直播中分享这个特殊的家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