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选择(2 / 2)

临安不夜侯 月关 3560 字 19小时前

秦桧对他二人各自馈赠以千两黄金,俨然有托付后事的意思。</p>

似乎,他真的要不久于人世了。</p>

当时,这两个官员做出了全然不同的选择。</p>

另一个官员选择了接受,他觉得,这是对秦相示之以忠。</p>

但,汤思退选择了拒绝。</p>

他声泪俱下地恳请秦桧收回成命,他说:若他接受这笔馈赠,无异于盼着秦相早死,所以万万不敢接受。</p>

这一次,他的选择又对了。</p>

秦桧垮台,受其牵连被贬谪的官员很多,但汤思退因为这件事而安然无恙,甚至还更进了一步。</p>

因为他拒受秦桧馈赠的举动,被解读为与秦桧划清界限。</p>

现在,他是执政中第一人,在他头上,只有沈该和魏良臣。</p>

这两个人年纪都很大了,所有人都清楚,或许就在三两年之内,他就能成为当朝宰相,甚至是首相。</p>

可能到那时候,他才刚满四十岁。</p>

年纪,也是一份重要的政治资产。</p>

所以,很多想要找一条粗大腿抱的官员,都纷纷投到了他的门下。</p>

他如今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和权势,已丝毫不亚于日暮西山的沈该和魏良臣。</p>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杨沅区区一个佥都御史,竟然敢向他当众发起挑衅。</p>

杨沅只比他小十多岁,他当初依附的是权倾朝野的秦相,杨沅背后有无意政务却对皇帝有着极大影响力的晋王。</p>

他们两人的晋升速度和风格都有些相识。</p>

为此,汤思退对杨沅早已有了一丝敌意。</p>

只是两人的地位相差甚远,他作为当朝执政,堂堂的副相,实在没理由去主动针对一只小虾米。</p>

可现在小虾米主动向他发起了挑战。</p>

人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汤思退自忖气量也绝对不小,但是换个人忤逆他,他可以一笑置之,杨沅不行。</p>

因为别人忤逆他,那是蚂蚁撼树,他犯不上计较。</p>

可杨沅,真的让他感受到了威胁。</p>

他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今后的事情。</p>

杨沅,他现在就要开始盯住了,杨沅既然爱出风头,喜欢为了迎合上意而做些哗众取宠的事,总有出纰漏的时候。</p>

他会好好地盯着,只等杨沅犯错,才会出手。</p>

对这种人,不出手则已,出手就得是致命一击,将他彻底打翻在地,叫他永不翻身,才能永除后患。</p>

不然,焉知他拜相之后杨沅会不会紧跟着爬上来,成为他一生之敌?</p>

既然道不同,就得消弭祸患于未然。</p>

而另一件事,则叫他更困扰,一直委决不下。</p>

他现在又要面临一个重大选择了。</p>

高宗在世时,乃至新帝登基后,他都是坚定地站在主和立场上的。</p>

这和秦桧无关,他因为投靠和立场受到了秦桧的重用。</p>

但他的立场,却不是为了迎合秦桧,而是他自己的看法。</p>

在他看来,大宋的国力弱于金国,这是不争的事实。</p>

这种情况下,大宋就该以保境安民为国策,对外推行议和绥靖的策略。</p>

轻启战端,在他看来,是一件很危险的事。</p>

虽然才不到一年光景,天下大势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并不认为,大宋就有资格激进起来。</p>

金国虽然分裂了,可分裂之后的金国,依旧拥有着远比大宋更广袤的领土,金强宋弱的格局并没有因此而改变。</p>

高丽、新金对大宋的亲近与臣服,于实质上对大宋又有什么帮助呢?</p>

更何况,金国还出让了临洮给西夏,使得西夏与大宋重新接壤了。</p>

西夏一旦与大宋接壤,便是心腹大患。</p>

当初大宋奈何不了西夏,现如今只剩下半壁江山,就能对付西夏了?</p>

简直是胡闹!</p>

所以,他觉得他的选择并没有错,大宋就该韬光隐晦,坐看风云变幻,不要轻易涉入乱局。</p>

虽然他早就知道赵瑗这位官家个性比较坚毅,即位之前就表现的对金国比较强硬,但也不是太过分。</p>

汤思退觉得,等赵瑗真正即位,看清楚内忧外患,再有沈相、魏相还有他们这些老成谋国的贤臣劝谏辅佐着,会成熟起来,稳重起来。</p>

可他没有想到,当真成为皇帝之后,这位赵官家却变得愈发激进了。</p>

原本,主和派占据了朝堂最主要的声音,官家孤掌难鸣,还是能被他们摁住的。</p>

谁料,现在却被打破了这种局面:武将们得到了重用,并且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发声,文臣产生了分裂,一部分主和派随着天下大势的变化倒向了主战的立场。民间的声音也直接传进了官家的耳朵,使得官家明白,他并不孤单,他底气十足。</p>

官家如今的声望,甚至比一手重建了南宋半壁江山的高宗皇帝还要高,逼得他们只能步步退让。</p>

难道,真的是我错了?</p>

我要不要重新做一个选择?</p>

汤思退隐隐觉得,皇帝西巡,只怕并不只是为太后祈福那么简单。</p>

而他,正好可以趁皇帝不在京中,好好理顺一下自己的思路,如果应该重新做一个选择,那么趁着官家不在京中,也可以顺势调整过来,等官家归来,也就自然而然了。</p>

坐着轿,一路往家中赶去,汤思退便在轿中认真地思索着。</p>

但是在他心里,还是认为大宋积弱,弊端无数。官家意图清理冗官、革新军政,恐将会遭到强烈反弹。</p>

即便这些新政能够得以贯彻,也需要至少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彻底贯彻并得到稳固。</p>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那个弹丸之地的新金还会存在吗?</p>

西夏与大宋在这十年间,会不会在西南重启战端,陷入无休止的拉锯战中,不断消耗大宋的国力?</p>

他现在已是执政中第一人,三五年内必定拜相,这些事都将发生在他任相期间,都会变成他的责任</p>

他现在已经从被一棵参天大树庇护其下的人,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了。</p>

所以,他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以后他是不可能随意变更自己的立场和阵营的。</p>

否则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会抛弃他。</p>

这一次的选择,真的好难。</p>

可……他的哪一次重大选择不难呢?</p>

秦桧势焰滔天之际,在民间的名声却是低落到了尘埃里,他选对了。</p>

秦桧垂垂将死,官家意图趁机收回权柄的时候,他再一次选对了。</p>

这一次……</p>

难道他赵瑗还强得过高宗的帝王心术,强得过秦桧的老谋深算?</p>

汤思退唇角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p>

做选择题,他相信他这个如有神助的气运之子,不会输。</p>

轿子回到汤府,刚刚落轿,门房便到了面前,恭声道:“老爷,有闽南言氏上门寻亲了。”</p>

汤思退一愣,闽南言氏?闽南现在还有个言氏?我们汤家什么时候有这么一门亲戚了?</p>

汤思退好奇地问道:“人呢?”</p>

门房道:“已经被夫人延请到中堂款待了。”</p>

“哦?”</p>

汤思退这一下倒真觉得自己家应该是有这么一门亲戚了,不然夫人不会把人请到中堂款待。</p>

他点点头,下了轿,便迈步踏过了门槛,说道:“待我看看,究竟是哪一门亲戚。”</p>

这时,杨沅一身玉色便袍,刚刚踏过萧山欢潭南风员外府的大门。</p>

在他身后,姗姗地跟着一对无暇玉人,李师师和肥玉叶。</p>

这一对本是干娘和义女的关系,只是李师师如今愈发显得年轻,和肥玉叶站在一起,宛如一对姊妹花。</p>

同样的朱唇皓齿,同样的笑靥妩媚,恰如秋月春花。</p>

如果说区别,可能就只是二人的风情各有不同,一个醇浓如酒,一个清澈如泉。</p>

南风迟陪在杨沅身边,心中暗暗苦笑,难怪李夫人对我一向不假辞色,却原来竟是他的禁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