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火炕上的买卖(1 / 2)

石头村的七月热得蝉都懒得叫,龙煞蹲在五叔家的门槛上,看老汉吧嗒旱烟袋。火炕被太阳晒得发烫,炕席上的补丁摞着补丁,倒衬得墙上的新挂历格外鲜亮。“五叔,您这三间房改民宿,游客来了能睡热乎炕,吃您炖的酸菜白肉锅,不比喂猪强?”

老汉吐了口烟,火星子溅在补丁上:“俺这炕睡了三代人,刨了它跟挖祖坟似的。”龙煞突然站起来,掀开炕席露出底下的青砖:“没让您刨炕!就把墙刷白,窗棂糊上花纸,再给炕沿包层实木——”他指着新挂历上的农家乐照片,“您看城里游客,就好咱这口‘土味’!”

二柱子在院子里接话茬:“五叔,俺都把西屋改成‘二人转主题房’了,墙上贴满俺扭秧歌的照片!”老汉瞅了他一眼:“你那瘸腿扭的秧歌,别把游客吓跑喽!”话虽这么说,旱烟袋却往炕沿上一磕,算是应了。

第一家民宿“老槐树客栈”开张那天,三婶在窗台上摆了十二盆扫帚梅。红的黄的开得热闹,把土坯房衬得跟年画似的。龙煞带着老王来验收,看见五叔正往火炕上摆碎花被褥,炕头还放着个铜烟袋锅:“五叔,这烟袋锅能当摆件,可别真让游客抽啊!”

“俺有数!”老汉抹了把铜锅,“游客要是想体验,得先学咋装烟丝——这叫‘沉浸式体验’,跟你学的新词儿一个意思!”三婶在厨房吆喝:“煞子,尝尝俺新学的‘铁锅炖大鹅’,搁高压锅压了俩小时!”

最逗的是接待礼仪培训。老王让村民们练习“微笑服务”,二柱子咧嘴笑得跟哭似的:“俺这牙漏风,笑起来跟吞了笸箩似的!”陈工却点头:“挺好,原生态!游客就喜欢咱这股子不装模作样的劲儿。”

妇女手工小组的成立全靠三婶张罗。她把二十多个老娘们聚在加工厂库房,笸箩里堆着剪子、彩纸、玉米皮:“姐妹们,咱剪窗花、绣枕头顶,游客带回去当纪念,比罐头还好卖!”

五婶举着张歪扭的“福”字窗花直叹气:“俺这手比铁锹还笨,咋剪?”三婶夺过剪刀:“笨啥!把红纸叠三叠,从这儿下剪子——”话音未落,红纸就被剪豁了口,惹得众人哄笑。李老汉的老伴儿却掏出个布包,里面全是她年轻时绣的枕头顶,花鸟虫鱼活灵活现:“咱照着这个描,准保卖断货!”

玉米皮编织成了爆款。二柱子把玉米皮染成红黄蓝绿,编成小筐、草鞋,挂在民宿门口当装饰。有游客看中了他编的草鞋:“多少钱?”小伙子挠着头笑:“给十块吧,俺编了仨小时,手都扎破了。”游客却掏出五十:“值!这手艺比机器编的有温度。”

四、账本上的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