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上元节(1 / 2)

延平宫史 与枫言 1737 字 2天前

京城的夜,灯火辉煌,将朱门府邸的轮廓勾勒得格外清晰。

汝阴侯府内,今夜的盛宴正酣。

世子司徒怀杰一袭华服,丰神俊朗,正站在堂前迎接着各方宾客,面带微笑,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子弟的风范。

“张兄,许久不见,今日定要与你畅饮一番!”

“哈哈哈,有劳世子盛情,如此盛宴,张某怎敢不尽兴!”

那张生亦是满脸笑意,大步走进堂内。

锦缎铺就的筵席一字排开,桌上摆满了珍馐佳肴,金银器皿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光芒。

酒过三巡,丝竹之声悠悠响起。

一位身着霓裳羽衣的女子莲步轻移,步入堂中。

她面容姣好,双眸含情,身姿婀娜,宛如琼枝照夜,在这满堂的灯火下绽放着无双的艳丽。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皆被她吸引。

“此女舞姿,堪称一绝啊!”

宾客中有人赞叹道。

“那是自然,这可是侯府花重金培养的舞姬,等闲难见。”

堂内的气氛愈发高涨,宾客们或举杯畅饮,或低声交谈,或欣赏着歌舞,皆沉醉在这欢愉之中。

幕帘之后,几位女子正围坐在一起,欣赏着各种珍贵的紫玉器物。

她们皆生得眉如远黛,唇若点樱,眼中流露出怜爱之情。

“这紫玉簪子,真是精美无比,若能日日戴着,该有多好。”

另一位年纪稍长的女子笑着打趣。

“妹妹莫要贪心,能在此处一饱眼福,已是难得。”

堂中的文人墨客们则趁着酒兴,吟诗作对。

一位名叫蔡逢家的年轻才子,因其诗才出众,备受众人推崇。

只见他手持酒杯,起身踱步,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一首绝妙的诗词便脱口而出,引得众人纷纷叫好。

“蔡兄之才,真乃青莲在世啊!”

他谦逊地拱手回应。

“过奖过奖,只是今夜这等盛景,激发了蔡某的些许才情罢了。”

夜渐深,星辰隐没,可侯府内的欢宴仍未停歇。

宾客们沉醉在这无尽的欢乐之中,早已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李夕静和路浣英来到京城时已是傍晚。

二人站在城门口,望着眼前繁华热闹的景象。

先是径直奔赴西市的绣坊,然而,绣坊近期接了一批贵人的衣物订单,所要求的针法和花样极为繁杂精细。

她们平日里虽也做些女工,但对于这类高规格的绣活却着实不擅长,无奈之下,只能失望离去,转而前往平乐楼碰运气。

在京城中四处打听,终于在城中心找到了这座三层高的酒楼。

她们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平乐楼。

楼内灯火通明,客人络绎不绝。

小二们忙碌地穿梭于各个桌间,端茶倒水,迎来送往。

李夕静和路浣英在平乐楼里四处打听,最终在二楼找到一位管事。

他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干净的短打,听到二人的来意,上下打量了一下她们。

“后厨确实需要人手。”

管事又打量了一遍。

“不过我们这儿的师傅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你们得先展示一下自己的厨艺,我才能决定是否录用。”

姐妹二人一听有希望,连忙点头,跟着他来到了后厨。

里面热气腾腾,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

厨师们正在忙碌着,有的炒菜,有的切菜,有的蒸饭,一派繁忙景象。

“自己选个灶台做吧。”

管事坐在一旁,示意她们开始。

李夕静环顾四周,挑选了一个干净的灶台。

她的动作行云流水,一看就是经常做菜的。

路浣英则在一旁帮忙洗菜切菜,时不时地看向管事,观察他的反应。

管事的见多识广,如今正值上元佳节,后厨忙不过来,本来只想让她俩做个帮工,没想到二人倒是认真。

李夕静虽然心中有些紧张,但想到自己的厨艺,还是鼓起勇气,开始展示自己的拿手绝活。

路浣英和她默契十足,熟练地挑选了几节新鲜莲藕和排骨。

莲藕选择粗细均匀的,去皮后切成精巧的小块。排骨则选用肉质鲜嫩的部分,用刀背轻轻拍打,使其更容易入味。

李夕静接过后,将莲藕切成更加均匀的薄片,把排骨在沸水中焯去血水,捞出备用。

随后在锅中放少许芝麻油,将排骨煎至两面金黄,放入葱姜蒜等调料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