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受迫害查其原因 做错事承担责任(1 / 2)

浊流滚滚 泾河流 2821 字 1天前

在省城处理好一切事务后,张国良随母亲一同回家。回家后,张国良没有歇息,便到各个角落看了一遍,尤其是在油坊呆了一会,问了一下油坊的情况,看到家里一切安好,心里才有一丝安慰。现在就是一个心思,怎么样尽快把答应李厅长的粮款凑齐。

他给管家安排道:“明天让庄上的伙计,全都出去帮忙收粮,其他事放一放,眼前筹粮是头等大事。”在张国良看来,当务之急,就是要给李厅长一个满意答卷,尽快还了这份人情,不能言而无信。他把自己的承诺,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在省城母子俩就商量过,要短期凑够这么大的数量,是借不来的,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沿路不景气的店面,尽快卖掉变现,求人不如求己。

回来的路上,张国良顺便就给各店管事安排:让张亭出面,务必在十日之内,卖掉几个店面收回资金。先把钱筹集起来,回家再筹粮,自己家有点粮,但这么大的家,人人都要吃,一百担粮是根本拿不出来的,必须在外购粮,购粮就得要钱说话。

张国良心里明白,三道梁上的粮食,都集中在少数富户家里,佃户没啥吃,可财东家却是囤套囤的圈着粮。要是在往年,粮食丰收,在这三道梁上,收取一百担粮食,也许难度不大,而在这连年遭灾,又有三番五次的捐粮,这三道梁上就像被拔羊毛似的,拔了一遍又一遍,现在要收起来,难度就大了,有存粮的大户,他们反而囤粮不卖了。

张国良突然想起一个人,他就给管家说道:“你去看看,李庄的李守财回来没?咱们的事解决了,也就没他什么事了,不可能押着他不放。”对于李守财的诬陷,他深恶痛绝。可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守财为什么诬陷他?他到现在还没弄清楚,他回来就得问他一问,这个哑巴亏不能白吃。

真是: 灾祸来袭折磨人, 凭空受辱心难忍。

痛定思痛查原因, 有仇不报枉为人。

实际上,李守财比张国良提前两天回的家。李守财心里早就明白,从他在作伪证时起,就和张国良的仇结定了,为了自保,他不得不那样做。出了督察处,他打听到,张家老夫人为救儿子,向建设厅捐了款和粮食,心里也是非常钦佩。回到家就想到,张国良没事出来了,出了那么多钱和粮食,肯定不会饶过自己,要是他反告自己,依张家堡的财势及人脉关系,让自己得个诬陷罪,拉去坐牢,那是易如反掌。他应该怎么样化解之间的怨气?想来想去,也只有出点血了。自己狠狠的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就是怪这张臭嘴,喝点酒就守不住了,心里也就想好了对应的策略。

当张管家踏进他家们,他就明白来意,客气的说道:“大管家来到,快请坐,请坐,敢问张保长回来没?身体可好?这次是我嘴巴不严,惹出事了。”他知道自己惹祸,随口道歉。

“张保长拜你所赐,坐在牢里能好吗?你把人害惨了,还问身体好不好?你这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嘛,你安得啥好心?”张管家也不客气的回敬李守财。

“张管家话不必说的那么难听嘛,我也是被人逼的没了办法,对张保长我深感愧疚,你给保长带个话,我会当面给张保长赔罪的。”李守财表现出态度诚恳,这让张管家也很吃惊。他以为,这个滚刀肉恐怕只会耍赖皮了,没想到他竟然这样说。

张管家直截了当,不能让他把话收了回去,立刻说道:“既然你这么有心,那就麻烦你跟我去一趟,保长也有心见你一面,你就当面给张保长解释清楚,赔罪就得有个诚心嘛。”他就觉得,这个人很滑头,说不准前边说,后边马上变卦,见他如此说话,就给他马上落实,要不转身,他的实话也许就变成了谎话。

“好,既然保长回来了,我就去见他,我们之间的误会,也应该说清楚,免得结在他心里,也压在我心头。不怕你笑话,为这事,我也是吃不下,睡不好。”李守财说得很诚恳。

两人来到张家堡,张国良看见李守财,怒火骤起,恨不得上前去直接揍他一顿。自己既坐牢,又出了这样一大笔钱,祖上的家产,就要败在自己手里,就是因这个人的一派胡言,但他还是压住火气,有理不打上门客,便客气的让他坐下,看他如何解释?

李守财双手拱上,“张保长大人有大量,我一时贪杯说了酒话,没想到被人抓住话柄,这次得罪不轻,害得大人又坐牢、又赔钱、又赔粮。我本人的过失,给张保长造成极大的损失,还请大人海涵,原谅,我这里给保长大人赔罪了。”

俗话说的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张国良看李守财,即赔罪,又道歉,态度有点缓和。但心里还在想:就说几句话能顶屁用,老子坐牢受辱,又出了那么多的钱粮,岂能是一句道歉的话能打发得了?于是便说道:“你害得我坐牢,赔钱,就这几句话能值几个钱?说实在话,我也真想让你也去尝尝,坐牢的滋味,你不应该为你的行为负责任吗?”张国良有意说出重话,就想激李守财,看他怎么反应?

李守财立刻说道:“保长大人别上火,你也别生气,对你的伤害,我深感愧疚。现在已经成这种定局,我只能表示歉意,就是现在让我去坐牢里,也减少不了对你的伤害。我今天来,也就是想实心实意的。你捐款捐粮的事,我也知道了,我没有你那么大的魄力和能耐,也只能干点我力所能及的事,我愿出十担粮食,一百大洋,希望能弥补我的过错,化解咱们之间的恩怨。”李守财一口气说出来,就是想得到张国良的理解和原谅。在他心里想,和张保长结下梁子,这事恐怕不能善终,真要将他送去坐牢,自己怎么受得了?人要受罪,家里肯定也要受损失。钱财是身外之物,只要能消财免灾,化解怨气,舍了也就舍了。

张国良听了李守财的一番话,心里的怨气也消了大半。张国良也清楚,李守财在三道梁上,是出了名的视财如命的人,今天能当面道歉,并慷慨解囊,说明他还是有着实心诚意的。对李守财来说,也就是做了天大的让步,再和他计较下去,就没多大意义,反而显得自己小家子气。遇上这样的人,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于是对李守财说道:“我那可是一百担粮食,两千块大洋啊。我几辈人的创建的家业,就你几句胡言乱语,就要毁之大半,你说我亏不亏?我怎么遇上了你这样一个冤家对头?说心里话,我真不想放过你。”张国良看着李守财,气愤的说。

李守财自知自己理亏,被说的低下头,也就失去了尊严,不知怎么应答。心里也在想,做了错事,被人家说几句,让人家消消气,也是应该的。放在自己身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呀,这毕竟是让人家折了家产,坐牢了呀,只有硬着头皮撑着让人说自己。

张管家见李守财开了口,怕张保长不答应,两人顶撞起来,那就不好处理了,便出言劝道:“李守财,这回你闯的祸太大了,你也明白都是你喝酒胡言引起的,你就得承担责任。张保长出了那么多钱粮,把家快都拉了,这都是因你而起。说句公道话,你应该承担一半才合适。你出那点和张家相比,有点太少了,你拿不出五十担粮,还拿不出三十担粮吗?最少也得二十担呀,这最起码你没拉家,你别觉得委屈,和张家比起来,二老爷比你更委屈。”长锁觉得李守财出的太少,也就将了他一句,让他多出点,好让张国良消消气而放了他。

听了管家的话,李守财说不出话来,只觉得,豆大的汗珠往下流,这酒桌上的戏言,竟然带来这么大的损失,五块大洋挣得太不值了,反而要往进搭钱,想起来觉得悔气。

张国良看到李守财的样子,说道:“今天你能来认错,并且能拿出点粮食补偿,说明你有诚心,心眼不坏,就按管家说的,你答应了,我就既往不咎,不和你计较了,我们的恩怨,就此一笔勾销。”在张国良心里,你惹得事,就应该承担责任。又怕压垮他,弄僵了,他宁愿去坐牢,也不答应,话又不好说,就说了化解怨气的话。

这时的李守财,就像割他肉一样难受,疼得他舍不得,又不得不答应。他狠心的点了头,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珠,说道:“化解恩怨,一笔勾销。我答应了,二十担粮我出。”李守财做了决定,心想,就当自己一年没有收成,也不能去坐牢。

真是: 无心惹事祸上门, 酒桌闲言成原因。

自知有错先低头, 出钱出粮化怨恨。

张国良见李守财答应了,就用和气的口气问道:“好,那就说定了,我还有一个忙,需要你帮,你是否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