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过了,你尽管自便不用管我。”
杨若琨边说着边坐到若筠对面,
“元远临时受陛下召见,辰时三刻出不了宫,咱们的出行可能要改期了!”
“那今日就不出去了,在家陪母亲也好!”
杨若琨想了想,对若筠道:
“也好,或者让你二嫂陪你去“尚衣坊”再选几套常服吧。
我看你平时也不怎么爱穿宽裳襦裙,想必宫里按规制定做的那些你应该不会常穿,不如常服日常穿着轻便。襦裙短裳、骑装也多选几套备着,毕竟回府不比从前在蜀山,府内府外难免见人,以备不时之需!”
杨若筠听了,感觉如今的二哥哥真的跟小时候很不一样,
“二哥哥真是心细,这等小事儿都替小妹想着,难怪嫂嫂那么信赖哥哥!”
杨若琨顿时很开心的笑了,对妹妹实话实说:
“这是你嫂嫂今早跟我说起的,我不过是当了个便宜好人!”
若筠看着二哥哥,也不禁噗嗤一笑!
……
杨家午膳晚膳都会到杨夫人处,一家人围坐一起,主要为饭后交流谈心,一日如常,平静安详!
杨若筠天生体弱,皆因初生时呛了羊水险些丧命,以致肺气充盈不足,由此连累五内脏腑发育皆滞落下了肺弱气虚的顽疾,每遇换季、亦或腹背受了寒、或者剧烈活动便会咳喘不断、气力难继,故此虽出身将门却不能承袭家族习武,只能习文!
杨家汉儒世家藏书颇丰,杨若筠三岁启蒙识字读书,杨侯爷发现此女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凡看之书过目不忘,所读诗文读过即明,五岁不到家中藏书就几乎已被翻尽,倒反似生来为承袭杨家先祖儒学遗风的。
杨侯爷夫妇索性将女儿当个女公子教养起来,什么奇门遁甲、诗书六艺、古今贤文、儒道法兵等等,但凡女儿想学想看的,有求必应!
需要拜师的就拜寻名师指点,巡规勤学,可总是不久老师就不得不告辞而去。不是杨家小姐自大纨劣不尊师,却是老师已经教无可教,怕误人子弟!
杨家虽承袭一夫一妻祖训,却人丁兴旺多儿少女,侯爷夫妇得女如此更是视如珍宝,杨府上下均以小姐杨若筠为天赐之女。
杨若筠自小在侯府集百般宠爱、万般呵护于一身,一切顺遂却并不娇纵,且生的容貌秀丽、善解人意,若非杨家娶妻嫁女一夫一妻之祖训所限,恐怕侯府门槛早就被求亲的踏平了!
杨家秉承祖训一夫一妻,除非原配年过而立膝下无出方可纳妾!虽说少了遍地开花多子多福的热闹,但却是阖家和睦、相亲相爱、兄友弟恭。
说也奇巧,杨家子嗣并不稀零,各房代代多儿少女,女孩儿总是稀罕宝贝,且因专注子女教养,个个品行端正、风神隽秀、能文能武!
这一夫一妻的遗风家训,杨家儿郎娶亲自是条件优越少有匹敌,反之于杨家女便成了阻碍。
而杨家却不以为意,反视此如大浪淘沙过滤纨绔、去粗取精的良方,重要的是杨家女论亲必要多方考察、宁缺毋滥!
杨若筠与四皇子元远自小订婚本不算一帆风顺,但说来实是缘分天定!
杨若筠三岁时随杨侯爷夫妇入宫,刚巧被时年九岁的四皇子元远遇见,四皇子见若筠性格娴静乖巧、眼波深湛清澈,一见即生爱怜。
为能顺理成章的见到小若筠,开始元远总以比试骑射为由主动到杨府约年纪相仿的杨若琨共同出游,一来二去反觉二人意气相投,成了挚友,也以此时常有机会陪小若筠玩耍。二人称得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四皇子元远自小生长于皇宫,见多了皇家贵族妻妾成群却难见真情,争宠吃醋明争暗斗的手段亦是花样繁多,甚至还有那些无所不用其极的阴损权谋无耻毒辣的令人窒息。
正因如此反而杨家规矩正合心意,对杨家上下和睦、相亲相爱的温馨氛围极其羡慕,期望着有朝一日也能过上这般温暖幸福、安宁无猜的小日子!
当年四皇子元远求父皇为自己向杨侯爷求赐婚杨若筠,杨侯爷就以杨家有一夫一妻祖训,而四皇子身份贵重杨家女儿不宜匹配为由婉拒,元远向父皇和侯爷表明态度,愿遵杨家祖训此生唯若筠一妻足矣,又得先皇首肯应诺才得成约!
如今,这天降的姻缘,皇兄御赐的侧妃,在世人眼中是楚王当仁不让的艳福,可对侯府和杨若筠而言却如兜头而来的嘲讽,与元远则是违背承诺、得此失彼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