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突然检测到某文明因删除“他者基因”而导致文化白化病,林羽将《诗经》的兴象基因与吠陀的颂赞基因注入该文明的基因组,断裂的双螺旋瞬间修复,形成包含多重文明密码的超级基因簇。培养皿中,汉字的“象形碱基”与梵文的“拼音碱基”相互缠绕,绽放出诗性文明的荧光。
“文明基因工程的终极目标,”他轻声说,“是让每个文明都成为多基因杂合的优势个体,在基因重组中焕发新的生命力。”钟表匠点点头,在基因日志中记录:“第2068号文明守护事件:修复《诗经》的基因双螺旋。”
当实验室的灯光渐明,林羽回到2025年的教室。讲台上的生物打印机正在用dNA存储技术复刻《诗经》竹简,学生们的“文明基因图谱”作业中,《关雎》的碱基序列与现代情歌的歌词算法形成奇妙的同构。
“老师,”有学生指着基因图谱,“我发现‘爱情基因’在所有文明基因组里都是显性表达!”
林羽笑着点头,文明的基因双螺旋从未停止转动——就像《诗经》的兴象穿越三千年仍能唤醒共鸣,人类对爱与美的追求,永远是文明基因组中最耀眼的显性基因,在时光的培养基上,生长出永不凋零的诗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