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意外(2 / 2)

邱浩微微一笑:“功劳我就送于二位了。不过,此事与我无关,希望二位守口如瓶。”

吉勒塔布哈哈笑道:“邱公子,一言为定!”

邱浩告辞离去,吉勒塔布满脸的兴奋。

“古尔德,老子要立功了!”

“吉勒塔布,邱浩是什么意思”

“汉人一肚子弯弯绕,谁理会他是什么意思!”

吉勒塔布指着渡口上的女子,迫不及待道:“古尔德,你给老子看好了,穿黑衣服那个女的。千万别漏了!到时候立了大功,有你一份!”

吉勒塔布飞步下楼,向着城墙跑去。

古尔德则是目光盯着码头上的黑衣女子,眼睛都不眨一下。

……………………

江南城外,一处临江的酒楼,李若男和家丁慢慢吃喝,李若男脸色黑红,多了许多风霜之色。

南上北下,几千里风尘仆仆,终于赶了回来。

而在相邻的另外一间酒楼,郑宁带着李若男的弟弟李仲麟,边吃边警惕地注意着周围。

这都是郑宁一贯的做派,安全第一,尤其是到了江南,临近杭州城,更要步步小心。

“徐三,你听说过没有,杭州府那边,可是发生了大事!”

李若男邻桌的几个食客,一个黝黑的汉子看了看周围,见没有什么可疑人,这才低声说道。

“李二哥,你说的是杭州府被叛军占了吧。这事我早听说了,都几个月了!巡抚、将军,还有什么王爷都被杀了,带头的是一群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后生,带头的人说是姓王!”

叫徐三的年轻一些,胆子也大些。

李若男手里的筷子抖了一下,差点掉在桌上。她赶紧定定神,继续吃饭,耳朵却竖了起来。

那个浪荡子,竟然成功了!

他没有把自己的父亲怎样吧

“这些短发贼胆大包天,在衢州杀了朝廷的王爷将军不说,把几万朝廷官兵给打的是落花流水。一回头,又占了杭州府。你说狠不狠”

徐三嘴里说着,人也兴奋了起来,好像自己干了这些事一样。

“何止是杭州府,临近的嘉兴府、湖州府,还有什么绍兴府、宁波府,都给他们给占了!看来这南边,朝廷是压不住了!”

徐三同桌另外一个汉子,兴冲冲地说了出来。

李二哥赶紧“嘘”了一声,看了看周围。

“小声点,这南京城还是朝廷的地盘,你们不要命了!万一被听到了,你们的小命可不保!”

“怕什么大不了我也到杭州府去,反正被这些旗兵旗官欺负够了!”

徐三紧张地看了一眼周围,声音小了许多。

“徐三,你说这些家伙,他们能打到南京城吗”

李二哥低声问道,李若男的心跳加速。

“估计不容易。杭州城和南京城,中间可是隔着四五百里。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这些城池。想要打过来,难!”

徐三摇摇头,对这事门清,看来没少听说和研究。

“要是能打过来就好了!”

不知谁发出一声低低的叹息。

众人开始说些别的事情,李若男再也没有心思吃下去,匆匆付钞,出了酒楼。

王和垚,这个浪荡子,他真的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李若男的心里急得要命,她快速向渡口而去,想要早些乘船离开。

此刻,她的一颗心,都放在了那个她所牵挂的男人身上。

“李大小姐,你这是要去哪里呀”

李若男刚出客栈,迎面一群清兵围了上来,为首的吉勒塔布面带笑容,挡住了李若男的去路。

“你是谁”

李若男一惊,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郑宁几人,他们正在后面不远处,并没有跟上来。

“李大小姐,你爹李之芳在哪里你到江宁来做什么”

吉勒塔布冷笑了起来。

李若男乔装打扮,从北面江面上过来,很是可疑。

李之芳作为浙江总督,杳无音讯,会不会投了叛军,谁也不知道。

况且,叛军首领王和垚,可是李之芳的门下狗,李若男的情人。王和垚叛了朝廷,不会是李之芳授意的吧

李之芳,那可是个汉人,不在旗的汉人。

“吉勒塔布,我爹不是在浙江吗你怎么反过来问我我就是出来游玩,你赶紧让开!”

李若男急了起来。要是被旗兵给缠上,真怕就走不脱了。

城里,还有她不想见的人在。

“李大小姐,急什么富善贝子就在城中,随我走一趟吧!”

吉勒塔布不容置疑,一群清兵虎视眈眈,把李若男围了个严严实实。

“你们要干什么,赶紧让开!”

家丁护在了李若男的身前。

“去你的!狗一样的东西!”

吉勒塔布狠狠一巴掌,打在家丁脸上。

“再多说一个字,老子劈了你!”

家丁捂着脸,不敢吭气。

“放开他,我跟你们走!”

李若男一颗心沉了下来,看样子,她是回不了杭州城了。

那个男子,恐怕再也见不到了。

“收了他们的兵器!一起带走!”

吉勒塔布和清兵们两边带路,带着李若男和家丁离开。

“真是造孽啊!这些天杀的禽兽!”

徐三怒容满面,低声骂了出来。

“这是什么世道啊!”

李二哥摇摇头,众人无精打采,失去了继续吃下去的兴致。

“我要去救我姐姐!”

李仲麟要冲出酒楼,却被郑宁死死拦住。

“马上回杭州城,让大军前来营救!要不然,救不出你姐姐不说,咱们都得陷在这里!”

郑宁低声说道,拉着李仲麟,直奔渡口。

江宁距离杭州500里,快船两三日就到。要怎样解救李若男,还是和王和垚见了面再说。

以五哥的忠肝义胆,到时定会冲冠一怒,江南又要风起云涌了。

李若男被一群清军带走,人群中一位年轻僧人看得仔细,远远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