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在黔东特区根据地战斗过的少将以上老红军名录(1 / 2)

贺 龙 1896 年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湖南桑植人。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创者、领导人,时任红三军军长,红二军团军团长。1914 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两次驻军黔东。1926 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 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成员。是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4 年 5 月率领红三军开创黔东革命根据地,领导了黔东苏维埃政权建设、黔东独立师的创建、土地革命运动、苏区经济建设和军事斗争。当选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委员、常委。是年 10 月长征先遣的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任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 年 11 月率红二、六军团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长,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为黔东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1955 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任弼时 1904 年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湖南湘阴人。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创者、领导人之一,时任中共中央随军代表、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红二军团政治委员。1920 年 8 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 年 5 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2 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年初回国。此后,曾任团中央总书记,中央委员,中共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长江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武汉市委书记,苏区中央局委员等职。1931 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 3 月率中共中央代表团赴江西苏区,11 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任苏区中央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1933 年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湘赣军区政治委员。1934 年 7 月奉命率红六军团西征,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任中共中央随军代表、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同年 10 月底,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在印江木黄会师后,共同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任红二军团政治委员、中共湘鄂川黔临时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1935 年 11 月与贺龙等率红二、六军团长征。为黔东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华北分会委员、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制定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和开展土地改革工作。1949 年初,指导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被推选为团中央名誉主席。1950 年 10 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夏 曦 1901 年生,汉族,中共党员,湖南益阳人。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创者、领导人,时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早年参加新民学会,1921 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 年到湖南自修大学附属补习学校任教,其间,任湖南学生联合会干部部主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三届中央委员。1924 年国共合作后,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1927 年 5 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同年参加南昌起义。不久,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0 年回国。1931 年 1 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受派赴洪湖根据地,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任红三军政委。是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 年 5 月与贺龙、关向应率红三军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年7月,在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委员、常委,为黔东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年10月,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后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任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委员、湘鄂川黔军事委员会委员、省革命委员会副主席。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长征,1936年2月途经贵州毕节时溺水牺牲。

关向应 1902年生,满族,中共党员,辽宁金县人。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创者、领导人,时任中共中央委员,红三军政治委员,红二军团副政治委员。1924年春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入上海大学读书。年底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后回国,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青年团工作。年底任青年团山东省委书记。1927年5月后被派往中共河南省委工作,不久调上海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1928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任共青团中央书记,1930年调中共中央军委工作,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1932年1月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红三军政治委员。是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4年5月与贺龙、夏曦率红三军开创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年7月在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委员、常委。是年10月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后任红二军团副政治委员。后参加领导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与任弼时、贺龙等率红二、六军团长征。为黔东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政训处主任、政治委员。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中央委员。1946年7月病逝于延安。

肖 克 1908年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湖南嘉禾人。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创者、领导人之一,时任红六军团军团长。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宜章黄沙堡游击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1934年6月任红六军团军团长,随即受命率红六军团9000余人西征,同年10月在黔东革命根据地与红二军团会师,参加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保卫和拓展斗争,后参与领导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率部长征,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垦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治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4年1月,在中顾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任上视察黔东革命老区,为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和甘溪阵亡烈士纪念碑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