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苏维埃特区政府副主席陈正国(1 / 2)

在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口村,有一位在黔东革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陈正国。他于 1892 年出生在一个极其贫穷的土家族家庭,家境的贫寒让他从小便饱尝生活的艰辛。年幼的陈正国,看着父母在贫瘠的土地上辛苦劳作却依旧难以维持生计,深知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与无奈。但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灭他内心的善良与正义,反而铸就了他正直坚毅的性格。

陈正国以帮工为生,在劳作之余,他常常思索着如何改变家乡人民的命运。他为人正直,看到乡亲们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哪怕自己生活也并不宽裕,也会仗义疏财。久而久之,他在家乡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成为乡亲们信赖和敬重的人。

当时的黔东地区,人民深受封建地主、军阀的压迫,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背景下,“神兵”组织应运而生,这是当地民众为反抗压迫而自发形成的武装力量。陈正国积极参与到组织黔东“神兵”的工作中,凭借着自身的威望和能力,他被推举为副佛主。“神兵”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当地百姓反抗的勇气和力量,他们与反动势力进行了多次斗争,试图为百姓争取一片生存的空间。

1934 年 6 月,对于陈正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他率部参加了红三军。在红军干部张均望的教育和帮助下,陈正国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筹建苏维埃政权的工作中。他深入乡村,向百姓宣传革命的道理,组织起游击队和自卫队,为保卫和建设根据地贡献力量。在他的努力下,旧寨坝革命委员会成立,陈正国被推选为副主席。

同年 7 月 21 日至 22 日,在沿河铅厂坝召开的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成为黔东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来自沿河、德江、印江等县的 135 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选举产生了特区革命委员会。陈正国凭借着在革命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卓越贡献,当选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这次大会选举出了贺军长、关向应、夏曦等 80 名特区革命委员会委员,孙秀亮、秦育清、张均望等 32 名常委,孙秀亮为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陈正国深感责任重大,他决心与其他革命同志一起,为开创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9 月 25 日,陈正国随夏曦主席带领红七师二十五团、沿河独立团,从白沙溪出发攻打印江沙子坡。在战斗中,他们遭遇了由遵义调来增援的黔军学生队和省保安团。陈正国毫不畏惧,他与战士们并肩作战,鼓舞着大家的士气。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成功打垮了敌人,取得了保卫苏区木黄战役的胜利。这场胜利不仅巩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也让陈正国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