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特殊的委托(1 / 2)

就在李正华埋头大吃特吃的时候,常铭敲了敲厨房的门,站在了门口。

“老板,有个事要麻烦您出来处理一下。”

“好,我马上来。”

苏浩泽点了点头,又把视线转向了李正华继续说道:“等会你吃完了,歇一会就帮一起打包盒饭吧。”

“知道了。”

李正华低声应了一句,不敢抬头去看苏浩泽的反应。

打脸来得太快了。

让他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

听着脚步声慢慢远去,李正华才小心地抬起了头。

手里捧着一碗吃干净的空碗,发愣。

不知道在想什么。

“那个...小...小李,你吃完了吗?这碗要不给我洗了?”

新来的洗杂工喊着烫嘴的称呼,伸手指了指他手里的碗。

李正华立刻回过神来,看了一眼面前的人,又看了看小砂锅里还剩了大半的菜。

果断摇了摇头。

“不用,我还没吃完。”

说完他又觉得好像太生硬了一点,一点都不符合他打工人的身份,连忙又补充了一句,“等下我自己洗。”

新来的洗杂工没有再说什么,转头又去干起了其他的事情。

......

苏浩泽从厨房走出来之后,就被常铭带到了一位中年阿姨的面前。

中年阿姨有些紧张地伸出手,说道:“你好,我叫谢美玉,是惠民路老人社区的社区主任。”

“你好,谢主任。”

苏浩泽微笑着回握了一下,然后向常铭眼神示意了一下。

表示这里有自己在,他可以继续先去忙其他的事了。

虽然现在已经快一点了,店里仍旧还有小部分顾客正在用餐。

所以环境算不上安静。

“我这次来是有一个事情想要请苏老板帮忙。”

谢美玉斟酌了一下措词,礼貌地开口说道。

“帮忙?”

苏浩泽闻言,微微一愣。

他心里暗想着该不会是要搞什么捐款捐物之类的爱心活动吧?

如果有需要的话,他愿意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前几天社区的保安尝到了一份你们苏氏的盒饭,正巧那个时候有两个老人家也在。”

“闻着那个香味啊,就想起了从前,就特别想吃。”

“可是社区的老人家年纪都大,平时在小区里活动活动还成。”

“真要都走到外面去,光是路上的安全就叫人不太放心。”

“而我们社区的人手有限,又不可能全陪着出去。”

“所以就想着能不能在你这里订几天盒饭。”

“还有就是这个价格方面,能不能再便宜一点。”

谢美玉的话刚说完,就听到苏浩泽十分干脆地答应下来。

“可以,完全没问题。”

如此迅速到让谢美玉有些惊讶。

本以为还要磨上好一会。

毕竟给社区老人送饭,路程远不说, 价格方面还要被压价。

惠民路的老人社区,他之前有听店里的员工提起过。

有人的家里人就是那里的社工,经常会帮忙搭把手。

组织点热闹的活动,让老人家高兴一下。

政府拨款的经费有限,必须要花在刀刃上。

很多时候老人社区都是靠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捐款捐物。

也就是意味着想订盒饭给老人们尝尝鲜这样的小事情是不能用拨款的经费。

不符合规定。

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爱心捐款里出。

可是这些钱毕竟有限,也要用于老人社区的建设维护,必须省着点花。

所以最后能拿出来的钱也是有标准限制的。

“我的想法是订一天的午餐盒饭,价格按十块一份来算,您可以接受吗?”

说着谢美玉又向苏浩泽解释了一下,这个价格已经是老人社区能拿出来的最高价了。

实在是资金有限,批不了更多的钱。

“没关系,我可以接受。”

老实说十块的标准对于目前的苏浩泽来说,确实低了。

单是店里卖过最便宜的盒饭,也在十五块以上。

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他也不在意。

苏浩泽甚至都冒出了要不要干脆免费算了 的念头。

只是转念一想如果开了这个先例的话,恐怕后面陆陆续续有人跟风上门。

倒不是舍不得那一点钱,而是觉得献爱心这种事情,是个人的自发行为。

不应该被其他因素干扰。

自己主动免费跟别人找上门来免费,两者的意义也不一样。

他可以每年多捐一点钱出去,帮助这些老人社区。

反正现在两个店里都能赚钱。

“谢谢,谢谢。”

谢美玉感激地看着苏浩泽,热泪盈眶了。

这还是她第一次上门,却没有被别人冷脸对待,还答应的特别爽快的一次。

“对了。”苏浩泽像是想起了什么,又开口问道:“盒饭的口味还有里面的搭配,你们老人社区这边有要求吗?”

“没有没有,什么要求都没有。”

“只要味道跟店里卖的苏氏盒饭一样就行。”

谢美玉连忙摆了摆手。

哪里还敢提什么要求。

苏浩泽却觉得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好好做。

认真对待。

接下来他又仔细地询问了一些老人们的一些简单信息情况,还有身体健康情况。

最终确定好了送盒饭的时间。

“真的太谢谢你了,苏老板。”

“你真是太好人啊!”

谢美玉临走的时候,一直拉着苏浩泽的手表示感谢。

不仅答应了低价的订餐要求,还亲自给送上门去。

她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哪里哪里。”

“比起你们这些无私奉献,用心照料孤寡老人的人来说,我做的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苏浩泽说这话的时候,表情特别认真。

一度让谢美玉鼻子发酸。

在老人社区干了好几年了,听到过太多不好的声音。

就连家里人都不是很赞成自己跑去老人社区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