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赵嬷嬷(2 / 2)

四、赵嬷嬷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1.引出家族历史

赵嬷嬷与凤姐、贾琏的对话宛如一把精巧的钥匙,自然且巧妙地开启了贾府等四大家族繁荣历史的大门。

当时,话题从贾琏带回来的好酒开始,赵嬷嬷顺势与凤姐、贾琏闲聊起来。在交谈中,赵嬷嬷提及了当年贾府等家族接驾的盛事。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这番话瞬间将众人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时代。

这种引出方式的巧妙之处首先在于它的自然流畅。对话从日常的饮酒闲聊切入,没有丝毫的生硬和刻意。赵嬷嬷就像一位熟知家族故事的老者,在不经意间将家族的荣耀往事娓娓道来。她没有直接讲述家族历史,而是通过一个口号和甄家接驾的事例,逐步引导出贾府等家族曾经的辉煌,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那个繁华的世界。

其次,这种引出方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赵嬷嬷的描述生动形象,“银子成了土泥”“堆山塞海”等词语,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当年接驾时的奢华和家族的富贵。这种感染力使得读者更容易沉浸在家族的历史氛围中,深刻体会到四大家族曾经的繁荣昌盛。

对展现家族背景而言,赵嬷嬷的这番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读者了解到贾府等四大家族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接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皇家活动,能够多次接驾,说明这些家族与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拥有雄厚的财力和物力。同时,也揭示了家族繁荣的背后是与皇家的紧密联系,为后续家族的兴衰埋下了伏笔。

此外,通过赵嬷嬷的讲述,读者还能感受到家族历史的传承。赵嬷嬷作为贾府的老人,亲身经历了这些事情,她的讲述让家族的历史得以延续和传承。这种传承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传承,更是家族文化和荣耀的传承。

赵嬷嬷与凤姐、贾琏的对话以其巧妙的方式引出了贾府等四大家族的繁荣历史,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家族背景,让人们对《红楼梦》中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揭示甄家被抄原因

在《红楼梦》中,赵嬷嬷的一番话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揭开了江南甄家被抄家的神秘面纱。

当时,赵嬷嬷与凤姐交谈,提及江南甄家时说道:“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当凤姐表示好奇甄家为何如此富贵时,赵嬷嬷点明:“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甄家被抄家的原因在于为接驾所产生的巨大亏空。接驾是一项耗费巨大的活动,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甄家四次接驾,其花费之巨可想而知。“银子成了土泥”“堆山塞海”等描述,生动地展现了接驾时的奢华场面,同时也暗示了甄家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

这句话背后有着深层的含义。在封建社会,皇家的威严至高无上,贵族家族为了讨好皇帝、维护与皇家的关系,不惜倾尽财力来举办接驾活动。甄家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已经陷入了经济困境。这种为了一时的荣耀而过度挥霍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家族的衰败。

而江南甄家的故事与现实中的曹家有着紧密的关联。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江宁织造署有过四次接驾的历史记录,这对曹家来说是过去的荣耀。然而,多次接驾也让曹家落下了很大的亏空。康熙在位时,由于他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直帮着曹家解决亏空问题。但随着康熙的去世,曹家失去了庇护,最终因亏空问题被抄家。

作者曹雪芹借赵嬷嬷的口假说甄家事,实际上是在影射曹家的命运。通过甄家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贵族家族的兴衰沉浮。家族的繁荣往往与皇家的恩宠息息相关,一旦失去了皇家的支持,家族就可能陷入困境。同时,也揭示了封建制度下的腐败和奢华之风,这种风气最终导致了家族的灭亡。赵嬷嬷的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为我们理解《红楼梦》的主题和背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3.展现奶娘境况

赵嬷嬷与凤姐、贾琏的互动,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旧时奶娘在贾府的生活境况和地位,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从生活待遇来看,奶娘在贾府享有一定的特殊待遇。当赵嬷嬷来到贾琏夫妇房中时,贾琏和王熙凤连忙邀请她上炕一起喝酒吃菜,这一行为体现了对奶娘的尊重。上炕在贾府是一种较高的待遇,通常是主子之间或者对极为亲近、尊贵之人的邀请。尽管赵嬷嬷执意不肯,但这份邀请足以说明奶娘在贾府的地位不同于普通仆人。而且,赵嬷嬷能够自由出入贾琏夫妇的房间,与他们随意交谈,这也是其他普通仆人所没有的待遇。这种待遇反映出奶娘因哺育过主子,与主子有着特殊的情感纽带,在府中能得到一定的尊重和优待。

然而,奶娘的地位也有其局限性。虽然她们受到一定的尊重,但本质上仍然是仆人身份。赵嬷嬷在面对贾琏夫妇的邀请时,执意不肯上炕,而是在平儿准备的小杌前的脚踏上坐下,这表明她时刻谨记主仆有别,不敢逾越身份界限。在与贾琏、王熙凤交谈时,她的言辞也十分恭敬,不会因为自己是贾琏的奶妈就口无遮拦。这说明奶娘虽然在生活上有一定的特殊待遇,但在等级森严的贾府,她们始终要保持谦卑的态度,不能忘记自己的仆人身份。

从社会现象的角度来看,奶娘在贾府的境况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在封建社会,家族的延续和传承至关重要,而奶娘作为哺育主子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对家族的延续起到了作用,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尊重。但同时,等级制度又严格限制了奶娘的地位,她们不能与主子平起平坐。这种现象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特点。

此外,奶娘为子女谋利的行为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赵嬷嬷为儿子谋职,是为了让儿子有更好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但她需要通过与主子的关系来实现这一目的,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个人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家族和人际关系。奶娘虽然在贾府有一定的地位,但她们的子女仍然需要依靠这种关系来获得机会,这也反映出社会阶层的固化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赵嬷嬷与凤姐、贾琏的互动,让我们看到了旧时奶娘在贾府既享有一定待遇又受到身份限制的生活境况,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家族观念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现象。

五、赵嬷嬷的人物形象意义

1.反映封建社会等级制度

赵嬷嬷的行为和地位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严苛与复杂,而这一制度在贾府中有着具体且深远的体现和影响。

从赵嬷嬷的地位来看,她身为贾琏的奶妈,虽因哺育之恩在贾府享有一定特殊待遇,但本质上仍是仆人身份。当贾琏和王熙凤邀请她上炕喝酒吃菜时,她执意不肯,而是选择在小杌前的脚踏上坐下。这一行为充分表明她内心深处对主仆身份界限的清晰认知,不敢有丝毫逾越。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身份地位的差异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即使受到主子的礼遇,赵嬷嬷也时刻谨记自己的仆人身份,不敢僭越。

在与贾琏、王熙凤交谈时,赵嬷嬷言辞恭敬,始终保持着谦卑的态度。她为儿子谋职时,也是以委婉、恰当的方式提出请求,不敢有丝毫冒犯。这种说话的分寸感,正是等级制度在人际交往中的具体体现。在贾府,不同等级的人之间交流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下人必须对主子保持恭敬,否则就会被视为失礼,受到严厉的惩罚。

等级制度在贾府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诸多体现。贾府的主子们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居住在宽敞华丽的房屋中,穿着绫罗绸缎,吃着山珍海味。而像赵嬷嬷这样的仆人,则居住在简陋的房间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们不仅要为主子们提供各种服务,还要遵守严格的规矩和纪律,稍有不慎就会受到责骂或惩罚。

这种等级制度对贾府的影响深远。一方面,它维护了贾府的秩序和稳定,使得主子们能够有效地管理家族事务。但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主仆之间的矛盾和隔阂。仆人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心中难免会产生不满和怨恨,这种情绪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冲突和反抗。同时,等级制度也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自由,使得贾府的人才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最终导致家族的衰败。

赵嬷嬷的行为和地位生动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而这一制度在贾府的具体体现和影响,也为我们深入了解封建社会的本质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

2.体现人性的复杂

赵嬷嬷为儿子谋职等行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既有为家人的私心,又闪烁着处世的智慧光芒。

为儿子谋职一事,充分凸显了赵嬷嬷的私心。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中,有一份差事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和一定的地位。赵嬷嬷深知这一点,所以她不遗余力地为儿子争取机会。她先是找贾琏,后又转向王熙凤,不放过任何可能的途径。这种为家人竭尽全力的行为,是出于对儿子未来的担忧和关爱,是一种本能的私心。她希望儿子能在贾府有立足之地,过上好日子,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亲情的体现。

然而,赵嬷嬷在为儿子谋职的过程中,又展现出了非凡的处世智慧。她没有一味地蛮干,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当贾琏没有落实儿子的工作时,她迅速调整策略,把目标转向更有决策权的王熙凤。见到王熙凤后,她没有直接提出请求,而是先巧妙地拉近与王熙凤的关系,营造出轻松融洽的氛围。她替王熙凤说话,让王熙凤大胆喝酒,显示出自己的随和与亲近。接着,她打感情牌,提及自己对贾琏的养育之恩,又以年老体衰、需要照顾儿子为由示弱,让王熙凤难以拒绝。她还善于把握时机,提到府里建造大观园用人之际,暗示王熙凤此时安排自己儿子做事是顺理成章的。这种对人情世故的精准把握,体现了她的智慧和谋略。

赵嬷嬷的人性复杂还体现在她的分寸感上。尽管她为儿子谋职心切,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仆人身份。在与贾琏、王熙凤相处时,她时刻谨记主仆有别,言行举止都十分得体。她不会因为自己是贾琏的奶妈就骄纵无礼,也不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种在追求个人利益时的自我约束,进一步体现了她人性的复杂。

赵嬷嬷身上既有为家人的私心,又有处世的智慧和分寸感,这种人性的复杂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鲜活而立体的人物形象。她的行为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之道。

3.丰富《红楼梦》的人物群像

赵嬷嬷这一人物形象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在《红楼梦》璀璨的人物群像中散发着别样的光芒,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人物体系。

赵嬷嬷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她的身份上。她既非贾府高高在上的主子,也不是普通的底层仆人,而是贾琏的奶妈。这种特殊身份使她在贾府中处于一种微妙的位置,既与主子有着特殊的情感纽带,又保留着仆人的本分。她能自由出入贾琏夫妇的房间,与他们随意交谈,受到一定的尊重,但又时刻谨记主仆有别,不敢逾越身份界限。这种独特的身份设定,为作品增添了新的人物层次和关系维度。

从性格特点来看,赵嬷嬷的性格丰富多样且相互交织。她精明世故,为儿子谋职时对人情世故的精准揣摩和灵活应对,展现出她在复杂人际关系中的生存智慧;她通透豁达,一句“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深刻揭示了封建贵族与皇家的关系,体现出她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她懂得分寸,在与贾琏、王熙凤相处时,始终保持着应有的恭敬和谦卑,不越雷池一步;她善于把握机会,当贾琏未能落实儿子工作时,迅速转向王熙凤,最终为儿子争取到可能的机会。这些复杂的性格特点使她成为一个立体、鲜活的人物,区别于《红楼梦》中其他单一性格的人物。

赵嬷嬷在情节发展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她与凤姐、贾琏的对话,自然地引出了贾府等四大家族的繁荣历史,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家族背景;她的话还揭示了江南甄家被抄家的原因,影射了曹家的命运,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她与凤姐、贾琏的互动,展现了旧时奶娘在贾府的生活境况和地位,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

赵嬷嬷这一人物形象以其独特的身份、丰富的性格和重要的情节作用,在《红楼梦》的人物群像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使作品的人物体系更加丰满、立体,让读者对《红楼梦》所描绘的世界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