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对外策略 - “缓兵之计”(1 / 2)

启明芯内部,一场关乎公司命运的战略大转折正在秘密而迅猛地进行着。“北辰”oS和“天枢”Soc的研发如同两台高速运转的引擎,开始消耗着公司最核心的资源和注意力。

然而,在波澜壮阔的内部变革之下,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特别是与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两大潜在“金主”的关系,成为了一个极其微妙且考验智慧的难题。

一方面,启明芯需要继续与它们保持接触,甚至提供有限的“蜂鸟”芯片样品和技术支持,以维持表面上的合作关系,避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同时也需要“蜂鸟”项目能够顺利产生现金流,为新战略“输血”。

另一方面,启明芯又必须坚决抵制对方提出的、要求将“蜂鸟”深度绑定其旧有平台的、耗费巨大资源的定制化开发要求,避免被“拖入泥潭”,影响“北辰”和“天枢”的核心项目进度。

这种既要“虚与委蛇”,又要“守住底线”的对外策略,被林轩形象地称为“缓兵之计”。而负责执行这一策略的,正是远在欧洲和北美的弗兰克·穆勒和马克·安德森这两位经验丰富的“前线指挥官”。

林轩通过最高安全级别的视频会议,亲自向他们传达了公司的战略决定和对他们的新要求。

“Frank, mark,”林轩的语气非常郑重,“公司决定进行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型。我们的最终目标,不再是成为诺基亚或摩托罗拉的芯片供应商,而是要打造我们自己的、基于‘北辰’oS和‘天枢’Soc的移动平台和生态系统!”

听到这个消息,即使是早已见惯大风大浪的穆勒和安德森,也震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自己做操作系统?自己建生态?还要和诺基亚、微软甚至未来可能的苹果、谷歌竞争?这……这简直是疯了!

林轩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了做出这一决策的战略考量、启明芯拥有的独特优势(EdA、软硬协同)、以及最终可能获得的巨大回报。

“……所以,”林轩总结道,“在‘北辰’计划成功之前,我们需要你们扮演一个非常关键、也非常困难的角色——稳住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为我们争取至少两年到三年的宝贵时间!”

“你们的任务,”他具体指示道,“第一,保持积极沟通。 继续与他们的技术和采购团队保持接触,传递我们‘蜂鸟’芯片的技术优势和供货诚意,让他们感觉启明芯依然是一个有价值的潜在合作伙伴。”

“第二,有限度满足。 对于他们提出的一些基础性的技术问题、或者小批量的ES样品需求,我们可以尽量满足,以显示我们的合作态度。甚至,如果他们愿意下一些不需要深度定制的、标准版本的‘蜂鸟’芯片试产订单,我们也可以接,用来产生现金流。”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战略性拖延! 对于他们提出的那些需要投入巨大资源、进行深度定制和软件适配的要求(比如完美适配S40\/S60\/p2K平台、支持idEN等),必须巧妙地、有技巧地进行拖延或婉拒!”

“理由可以有很多,”林轩开始“授意”,“比如,‘我们目前的研发资源非常紧张,正在全力解决‘蜂鸟’的量产稳定性问题,暂时无法抽调足够人手进行如此复杂的定制开发’;或者,‘您提出的定制需求技术难度非常高,我们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内部评估和预研’;或者,‘我们正在规划下一代‘蜂鸟+’芯片,或许在那个版本上更容易实现您的需求’……总之,既要表达我们的重视和‘努力’,又要让他们明白,短期内满足这些复杂要求是不现实的。”

“第四,释放‘烟幕弹’。 我们可以适当地向他们透露一些我们正在进行的、看似‘不务正业’的技术探索,比如我们在GpU、低功耗设计、甚至EdA工具方面的一些进展(当然不能泄露核心机密),让他们感觉启明芯是一家技术实力很强、但可能‘摊子铺得太大’、‘资源不够聚焦’的公司。从而降低他们对我们真实战略意图的警惕。”

“最终目标,”林轩总结道,“就是要让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觉得:启明芯是一家技术很牛、芯片很有潜力、值得继续观察和接触的供应商,但可能因为公司规模、资源或管理问题,短期内还无法完全满足我们这种tier 1客户的苛刻要求。从而为我们秘密研发‘北辰’和‘天枢’,争取到最宝贵的时间窗口!”

听完林轩的部署,穆勒和安德森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一丝苦笑。

这个任务,难度太高了!

他们既要维持住与两大巨头的关系,不能彻底撕破脸;又要巧妙地拒绝他们的核心要求,避免被深度绑定;还要释放烟幕弹,掩盖公司的真实战略意图……这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需要极高的沟通技巧、谈判智慧和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