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领大军得胜还朝,踏入应天城。一时间,整个应天仿若被投入巨石的平静湖面,彻底沸腾起来。百姓们如同汹涌的潮水,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大街小巷瞬间被挤得水泄不通。人人都伸长了脖子,踮起脚尖,只为能抢先目睹这位常胜将军的飒爽英姿。街道两旁,欢呼雀跃声一阵高过一阵,声声欢呼里,是人们对蓝玉毫不掩饰的崇敬与钦佩,那股子热情,仿佛能将冬日的严寒都一并驱散。
应天府奉天殿内,气氛同样热烈得如同燃烧的火焰。阳光透过雕龙画凤的窗棂,洒在光洁的地面上,映出一片金黄。朱元璋身着绣满金龙的华丽龙袍,稳稳端坐在巍峨的龙椅之上。他的面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往日的威严,可眼角眉梢流露出的欣慰之色,却怎么也藏不住。蓝玉大步流星地走上前,身姿挺拔如松,单膝跪地,双手高高呈上从敌军处缴获的印信,印信上的红绸随着他的动作轻轻飘动,以及那琳琅满目的珍宝,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璀璨光芒。朝堂之上,赞扬之声瞬间如同滚滚春雷,连绵不绝。诸多大臣纷纷拱手,言辞间满是对蓝玉赫赫战功的由衷赞赏,此起彼伏的称赞声,将大殿的热闹氛围推向了高潮。
此时,皇太孙朱雄英已满十四岁。在岁月的精心雕琢与皇家的悉心栽培下,他已然成长为一位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的少年。他身姿修长挺拔,眉眼间既有少年人的朝气与灵动,笑起来时,那弯弯的眼眸仿若藏着璀璨星辰;又隐隐透着皇家子弟特有的威严与稳重,走起路来昂首挺胸,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风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婚姻大事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皇室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要事,上至皇帝皇后,下至宫中侍从,无人不在暗暗揣测太孙妃的人选。
朱元璋与马皇后对待太孙妃的人选问题格外谨慎,每一个细节都不敢有丝毫懈怠。马皇后不辞辛劳,频繁地带着太子妃常氏穿梭于颍国公府与中山王府之间。彼时,开国元勋徐达已然离世,但中山王府凭借着昔日的荣耀与威望,在应天城依旧备受尊崇。走进中山王府,便能感受到那股沉淀下来的庄重气息,府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徐家往日的辉煌。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考量,马皇后等人相中了傅友德的孙女傅嘉柔和徐达的三女儿徐妙锦。
傅嘉柔性格温婉如水,举手投足间尽显端庄典雅之态。她居住的闺房内,摆满了各种书籍和文房四宝,墙上挂着她亲手绘制的精美字画。她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才情出众。每当马皇后等人到访颍国公府,傅嘉柔总是早早地便在门口等候,恭恭敬敬地迎接。她笑意盈盈,将众人引入府内,侍奉周全,言语温柔得体,乖巧懂事的模样,就像春日里最和煦的微风,深得长辈们的欢心与喜爱。
徐妙锦则气质高雅,宛如空谷幽兰。虽为女儿身,却有着将门虎女的豪迈与飒爽。中山王府的演武场上,时常能看到她练习骑射的身影。她骑着一匹矫健的骏马,身姿矫健如燕,手中的弓箭拉得如满月,箭术精准,每次射出的利箭都稳稳地命中靶心。与人交谈时,她言辞恳切,目光坚定,话语中透露出的见识卓绝,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胸怀,同样给马皇后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马皇后不禁在心中暗暗称赞。
然而,当众人开始商讨确定正妃和侧妃的具体人选时,难题接踵而至。由于徐达的长女早已成为燕王朱棣的王妃,若徐妙锦被册立为太孙正妃,从辈分上来说,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尴尬。再加上徐达虽已不在人世,但徐家根基深厚,在朝中的人脉广泛,势力盘根错节,不容小觑。众人担忧徐家权势过大,日后可能会对皇室造成威胁,因此大多倾向于让傅嘉柔担任正妃,徐妙锦则为侧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