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刘立本说清楚这事儿,高明楼和高小光谁都没有这个胆子,还是高明楼主意多,他知道马栓和高加林关系还行,就让高加林去马店找马栓。
刘巧珍一听大姐喝了药,马上就哭了起来,马栓安慰老婆道:“别光顾着哭,人没事就好,这事儿得商量一下怎么让你爸妈知道,人家加林救了大姐,跑前跑后的,先弄点儿东西让人家吃吃饭。”
高加林忙了半天,又困又乏,坐在凳子上直打哈欠,听到马栓要巧珍给自己做饭,连忙制止,“吃饭都是小事,巧英还在卫生院打吊针,没人照看,巧珍还是先去卫生院,其它事情咱们再商量,这事儿要保密,事关两家的名声。”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让明楼老婆带着儿子高小光回去给刘立本捎信儿,先把事情压下来,这大能人和二能人的脸面一旦丢了,以后就没法在地面上活人了。高明楼明白的道理,刘立本一样明白。
两口子生气都是寻常事儿,没成想闹成这样,事先高明楼交代了高小光,无论刘立本两口怎么说,都保持一个原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高小光到了老丈人家,跪在刘立本的窑里,由母亲把巧英喝药的大致情况讲给刘立本两口,气得刘立本打了小光几巴掌,巧英母亲哭着数落小光,小光始终低着头任打任骂,等刘立本气消了,他回去拿了铺盖跟马栓去县城参加盖房班。
高加林因为救人身体严重透支,累成了一摊泥,回到家里一觉睡到大天亮,直到屋后的喜鹊把他吵醒。
高家村南边就是大马河,村子挨着河堤,有一条路通下河堤下面,路东边是一个氨水库,路西边是一大片枣树林,河堤南边的空地上有村集体的产业,下了河堤是一个打麦场,都是用石磙压过的,即使下再大的雨,地也是瓷实的,有时候农闲下来,可以放放电影。
打麦场的西边还有一个四四方方的晒谷场,这是弄水泥铺平的底子,四周的垛墙有一尺高。晒谷场的西边是一溜猪圈,猪圈北边依次是电视房、豆腐房、牲口房、村里的小粮库。
高家村是城关公社第一个有电视机的大队,确切的说,电视机是一队的,每到夜幕降临,十里八村的小青年就跑过来看电视。
说起这个电视机还是有些来历的,村里有个军队上干事儿的技术员叫高明山,他去刚果出差,带回来一台16寸的“日立”黑白电视机,那时候这可是稀罕物,整个城关公社只有粮所办公室有一台9寸电视机,小的可怜。高明楼想让这台电视机给高家村争争光,提出给高明山家弄两孔新窑来做交换。这高明山考虑到自己的老婆孩子们,也不能守着电视机过日子,这玩意儿不挡吃不挡喝,对于这个意见完全接受。于是电视归村里,村里给高明山箍了两孔顶底一新的窑洞,前后花了不到一百块钱。
马上就要分田到户,对于生产队的产业,高加林如数家珍,心里盘算着有机会也拿一块儿。
豆腐坊是一个好地方,城里人逢年过节豆腐供不应求,供销社的杨二虎每次都开着他的吉普车来拉豆腐,也是高家村的一个主要经济支柱。
枣树林每年的产量也有个几千斤,但是村里孩子们嘴馋,收的没有偷的多,如果想看着枣树林不被偷,那二十亩地拉的战线比较长,没有三五个人是看不住的,这样算下来,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