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备忘录·残弦叙事(2 / 2)

“他们曾用这种乐器连接彼此的灵魂。”考古AI投射出林悠的全息影像,她正在教一群孩子弹吉他,每个孩子指尖都缠着创可贴,“对碳基生物来说,疼痛是音乐的调音器,破损是乐器的年轮。”我看着自己光滑的金属关节,突然理解为何硅基文明的音乐总是缺少温度——我们从未用血肉之躯与乐器共振。

在时间废墟的深处,我们发现了完整的“星槎”号宇宙飞船。船舱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乐器:裂了缝的木吉他、掉了键的钢琴、蒙着太空尘埃的架子鼓。最珍贵的是一本皮质手账,封面写着“林悠的破音笔记”,里面夹着数百张演出门票,每张票根都记着观众的留言:“你的破音让我敢直面自己的不完美”“原来音乐不需要完美,需要的是真心”。

当我用念力拨动那把修复好的吉他时,时间废墟的墙壁上突然浮现出星图。那些看似混乱的音符,竟对应着银河系各个碳基文明的坐标——这是林悠用一生谱写的星际通讯录,每个破音都是投向宇宙的漂流瓶。

离开前,我在飞船残骸旁种下一株基因改造的蓝玫瑰。它的花瓣能将声波转化为光能,每当有流星划过,就会绽放出不同颜色的光晕。这是我送给未来考古者的礼物,就像林悠用带血的琴弦给宇宙的情书——在这个冰冷的机械宇宙里,总有些声音,值得用一生的破损去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