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屏幕上,那模拟的轨迹不断延伸,最终终点精确地指向沉船附近的漩涡区。“凶手把赃物和尸体绑在一起抛江。”林昼放大虚拟模型中的水流速度曲线,眼神坚定地说道,“利用暴雨制造意外假象,企图蒙混过关。”
破晓时分,长江边的空气还带着一丝凉意。夏侯杰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无人机发出嗡嗡的声响,在低空快速掠过长江水面。林夜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实时传回的画面,画面在他手中的屏幕上不断闪烁着。突然,他眼睛一亮,指着屏幕上的浅滩,大声喊道:“停在那里!”无人机听到指令后,缓缓降低高度,镜头逐渐拉近。屏幕上,可见淤泥中嵌着半枚生锈的金属扣,那金属扣在晨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黯淡的光泽,样式与卷宗里死者衣物上缺失的纽扣完全一致。林昼立刻调出无人机搭载的地质雷达数据,在金属扣下方两米处,屏幕上显示出规则的矩形轮廓,这一发现让众人的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挖掘队迅速赶到现场,他们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刨开淤泥。在挖掘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气氛紧张得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当淤泥被逐渐刨开后,地下埋着的并不是预想中的凶器,而是一个防水储物箱。这个储物箱被埋在地下多年,表面已经沾满了泥土。众人打开箱子,里面并没有尸体,只有一叠用油布包着的账本。油布已经有些破旧,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霉味。林夜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账本,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划过。虽然他没有什么特殊的法术,但凭借着多年的刑侦经验,他从墨迹晕染的程度看出书写时的急促。账本上清晰地记录着:1995年7月,多笔大额现金流向一个叫“江龙”的船运公司,备注栏写着“处理浮尸费用”,这一发现让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更惊人的发现还在后面。账本最后夹着一张泛黄的船票,那船票已经有些破旧,边缘也有些磨损。船票的始发港是上游的古镇码头,日期正是案发前三天。林夜迅速调出古镇的监控录像,那是近年才加装的设备,但保存着旧数据,画面有些模糊不清。在画面里,可以看到一个穿着蓑衣的男人背着麻袋走向码头,麻袋的缝隙里掉出一截染血的缆绳,而不是青铜残件。“凶手用普通货船转运尸体。”夏侯杰指着船票上的印章,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兴奋,“而‘江龙’公司,正是当年沉船的所属方,这其中一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发现让案件突然变得明朗起来。林夜的脑海中迅速回忆起博物馆失窃案的嫌疑人日记,里面提到过从旧货市场买到的“沉船遗物”。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说道:“那截缆绳很可能被当作纪念品出售,最终通过二手市场流入嫌疑人手中,成为他模仿作案的‘灵感来源’。”林昼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说道:“当年的走私团伙用尸体掩盖赃物运输,而现在的嫌疑人,只是拾人牙慧的模仿犯,以为自己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
两周后,《忠义山河》这款游戏更新了“沉冤档案”资料片。玩家们需要扮演刑侦专家,在虚拟的世界里通过仔细分析现场的纤维残留、水流轨迹等细节来破解陈年旧案。林昼特意设计了“缆绳溯源”关卡,在这个关卡中,玩家必须根据材质分析和详细的物流记录,追踪虚拟证物的来源,以此来揭开案件的真相。在游戏论坛上,有玩家兴奋地晒出自己用游戏里学到的纤维比对法,帮家人找到了丢失多年的传家宝,这让更多的玩家对这款游戏充满了期待。
“这是最新的dNA比对结果。”夏侯杰将报告放在桌上,报告上的数据清晰地显示,储物箱里的账本上检出的dNA,与当年失踪的文物走私团伙成员高度吻合。邹善在一旁认真地整理着旧报纸,突然,他眼睛一亮,指着某篇报道说道:“1995年那场暴雨后,有个船运公司老板离奇失踪,会不会就是‘江龙’的负责人?”林夜和林昼对视一眼,立刻调出人口失踪数据库,在众多的数据中仔细寻找着。终于,他们找到了该老板的照片,照片上的男人正是监控里穿蓑衣的男人,这一发现让案件又有了新的进展。
暮色降临,办公室里的灯光逐渐亮了起来。林昼突然指着后台数据惊呼:“哥,玩家破解‘水流轨迹’谜题的正确率达到79%!”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旁,有玩家留言:“在游戏里学会了看水文图,今天帮社区预测了积水点。”邹善端着水果盘走过,故意在林夜的电脑上按出个指纹,笑着说道:“下次再熬夜看卷宗,就把你们的台灯全换成定时开关,要注意身体啊。”
窗外,警笛声由远及近,仿佛在催促着他们继续揭开真相的面纱。夏侯杰的电话同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急切的声音。林夜和林昼几乎同时打开案件卷宗,手指在触控屏上划出虚拟连线。这一次,他们先调出了“江龙”公司老板的失踪案卷,决心在数字技术与传统刑侦交织的脉络里,让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沉冤,通过数据与逻辑的经纬,逐渐显影出真相的清晰轮廓。而物证室展柜里的缆绳样本上,激光扫描仪正投射出一串坐标,那坐标仿佛是一把钥匙,指向当年货船沉没的精确位置,等待着众人去开启那尘封已久的秘密。
在科技感十足的实验室中,一台先进的激光扫描仪正嗡嗡作响,它发出的那束锐利而明亮的激光,精准地在缆绳样本上投下密密麻麻的坐标点。这些坐标点如同神秘的指引符号,在经过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比对后,最终精准无误地指向了长江主航道那醒目的17号浮标。
打捞队的队员们身着专业的防水服,在夜色的笼罩下连夜展开了紧张的作业。此时,林夜静静地站在船头,江风呼啸着吹过他的脸庞,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声呐屏幕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屏幕上那个原本模糊不清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那是一个规则的矩形。林夜仔细地将其与三十年前那泛黄的沉船档案进行比对,惊喜地发现,这个轮廓与档案里货舱的结构竟然完全吻合,每一条线条、每一处转折都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