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昭愿(2 / 2)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到了凌晨三点。此时,雨丝如牛毛般细密地飘落,打在打捞设备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几名专业的切割人员,戴着厚重的防护手套,手持先进的切割工具,开始小心翼翼地切开那锈迹斑斑的货舱门。随着切割工具与金属的摩擦声,货舱门被缓缓切开,一股带着腐朽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所有人都被舱内的景象震惊了:在成捆的缆绳之间,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二十七个编号铁箱。这些铁箱的箱盖上,刻着一个个清晰的火漆印,经过仔细辨认,发现这些火漆印与“江龙”公司账本上的火漆印完全相同,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已久的秘密。

“开箱。”夏侯杰的声音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沙哑,那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队员们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依次打开铁箱。当打开第七个铁箱时,林昼突然屏住了呼吸。他看到箱底铺着一层油布,油布上静静地摆着一具完整的人体骨架。这具骨架的手腕和脚踝处,缠着与浮尸案死者相同的缆绳,那缆绳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有些发黑,但上面的纹理依然清晰可辨。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骨架的手中紧紧攥着半张船票,船票虽然已经有些褪色,但上面的日期依然清晰可见,正是1995年7月15日,与“江龙”老板的失踪时间分秒不差。

“这是当年的船运公司老板。”林夜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取出船票,仔细端详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敏锐和果断,“他不是失踪,是被同伙灭口后藏尸货舱。”说着,他指着骨架颅骨上那一道明显的裂痕,神情严肃地分析道,“钝器击打致死,与卷宗里浮尸的致命伤类型一致。”此时,夏侯杰已经翻开了最新的dNA报告,报告上的数据清晰地显示:“货舱里的二十七具骸骨,dNA与当年失踪的文物走私团伙成员完全吻合。”

这个重大的发现让案件的性质陡然逆转。原本以为只是一起普通的单一凶案,现在看来,三十年前的“浮尸案”竟然是整个走私团伙的灭口行动。林昼迅速在脑海中梳理时间线,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专注和冷静。1995年7月,这个团伙在运输走私文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内讧。幸存的成员们心狠手辣,他们将同伙杀害后,用粗壮的缆绳紧紧绑住尸体,然后沉入江底。为了掩盖罪行,他们还精心制造了货船失事的假象,企图让一切真相都随着沉船永远沉入江底。

“凶手把尸体藏在货舱,再炸沉货船。”林夜指着声呐图像里那清晰可见的爆破痕迹,分析得头头是道,“暴雨只是掩护,真正的抛尸时间比我们想的更早。”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仿佛在揭开一个隐藏了三十年的阴谋。

更关键的线索藏在第十六号铁箱里。林昼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一个防水笔记本,笔记本的纸张已经有些泛黄,但上面的速记符号依然清晰可辨。他仔细地研究着这些符号,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逐渐解读出了其中的含义。原来,里面记录着走私路线,最后一页还画着长江沿岸的十几个红点,其中一个红点上赫然标着“博物馆地下仓库”。

“这是当年的销赃网络。”夏侯杰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博物馆失窃的连弩复制品,材质配方与走私文物完全一致,凶手很可能用当年的库存材料复刻了凶器!”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案件即将侦破的曙光。

破晓时分,天空渐渐泛起了鱼肚白。林夜站在博物馆的监控室里,神情专注地将笔记本上的红点与现代地图进行比对。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期待。当光标落在废旧船厂的位置时,屏幕突然闪烁起来。那里的实时监控显示,一个身穿雨衣的男人正拖着行李箱,脚步匆匆地走向仓库。他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有些模糊,但林昼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是他!”林昼激动地喊道,他认出那人正是博物馆失窃案的嫌疑人。他仔细观察着嫌疑人手中的行李箱拉杆,发现其样式与货舱里的铁箱锁扣如出一辙,这无疑又为案件增添了重要的线索。

抓捕行动在暴雨中迅速展开。夏侯杰带领着队员们,如猛虎般冲向仓库。当夏侯杰一脚踹开仓库大门时,嫌疑人正慌乱地将一叠青铜残件放入行李箱。箱子里还躺着半具仿制的连弩模型,那模型制作得十分精细,仿佛在诉说着嫌疑人的罪恶行径。林夜敏锐地注意到嫌疑人鞋底的淤泥,他立刻联想到货舱里的沉积物。经过专业人员的快速检测,发现两者成分完全相同。这意味着,这个人不仅模仿作案,还找到了当年的走私窝点。

“他在旧货市场买到了当年的缆绳,又从沉船里捞出了走私文物。”夏侯杰举起搜出的日记,语气坚定地说道,“他把账本上的速记符号当成了藏宝图,一步步复刻了三十年前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