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16日,阳光洒满了印江这片红色的土地。中共中央委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张秀同志,这位曾在革命烽火中担任红六军团四十九团三营连长的老战士,怀着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从遵义启程,抵达印江。他的到来,受到了铜仁地委和印江县委、人大、政府、人武部等单位领导的热烈欢迎,大家怀着崇敬与热忱,早早等候,迎接这位革命前辈的归来。
张司令员一下车,便能感受到印江人民的热情,也看到了这座小城的崭新风貌。他感慨万千,说道:“我离开木黄已经四十多年了,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印江的建设、人民的生活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他的眼中满是欣慰与感慨,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回忆起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岁月:“我们在石阡甘溪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斗,当时形势极为严峻,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部队被冲散了,损失比较大。”他的神情变得凝重,仿佛又回到了那场硝烟弥漫的战场。“但我们没有被困难打倒,迅速调整队伍,努力与二军团取得联系。六军团从石阡、江口出发,翻越梵净山,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木黄。”梵净山的山路崎岖陡峭,战士们在艰难的行军途中,不仅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时刻警惕敌人的追击。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向着木黄前进。
“两军领导人在木黄汇合时召开了紧急会议,”张司令员继续说道,“这次会议讨论了一些关乎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十分关键。从木黄到南腰界再到湖南,后来革命的发展也充分证实了这个会议的重要性。”在那次会议上,领导人分析了当前的革命形势,制定了新的战略方针,为后续的行动指明了方向,为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17日,张司令员在众人的陪同下前往木黄。一路上,他的心情愈发激动,对这片土地的熟悉感也越来越强烈。到达木黄后,在地、县、区领导的陪同下,他首先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前。他的目光庄重而专注,仔仔细细地看着纪念碑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处细节。看完纪念碑简介后,他不住地点头称赞:“写得好!实事求是地反映了二、六军团的真实情况。”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夏曦同志应该把他加进去。他执行王明‘左’的路线犯了错误,两军在木黄会师后,组织上叫他任六军团政治部主任。虽然他犯过错误,但他在后来也为革命做了许多努力,这段历史不应被忽略。”
随后,张司令员参观了木黄会师会址。他缓缓走进会址,抚摸着那些历经岁月的桌椅、墙壁,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在此奋斗的身影。他感慨地说:“很多老同志都想来这儿看看,留念这儿,他们想写回忆录,记录下那段难忘的历史。你们要搞些木黄会师纪念品,比如梵净山玉带石等。老同志们来一趟不容易,到此地能购点纪念品,也算是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你们可以考虑一下。”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老同志的理解和对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视。